无论是披甲还是穿常服,腰带都是大楚军人的标配。

  在宁易的新设计里,腰带为皮制,宽度增加一倍。

  腰带上不许再坠挂其他饰物,只许镶嵌钉子。

  大将军、大提督的腰带上镶嵌金钉。

  军司马的腰带上镶嵌着三排银钉。

  旅帅是两排银钉。

  营指挥一排。

  到了哨长就是三排铜钉。

  队正两排。

  伙长一排。

  普通士兵则只有皮带。

  这样一来,上下尊卑一目了然,完美解决了兵不识将的问题。

  第一件常服样品出来后,宁易穿着它频频出现在各种场合。

  一开始大家都很不习惯。

  这个时代的贵族服装,讲究得是宽袍大袖,洒脱飘逸。

  但宁易穿的这身,硬肩窄袖,皮带束腰,和主流审美格格不入。

  但看多了之后,却又觉得这衣服精干得体,再配合宁太保的挺拔身姿和轩昂气质,竟有一种难以描述的阳刚之美。

  在宁易的明星示范效应下,很快就有人开始打听这衣服是哪里做的。

  然后就有小道消息传出来,称这衣服是太保亲自设计的。

  再问太保为什么要设计这种风格的衣服,爆料者神秘地表示,显然群玉山里都是这么穿的。

  于是,再没有人敢说这种衣服不好看。

  等大众都接受了这种服装后,宁易才开始让左武卫的军官们跟进。

  看着褚景崇等人,每天穿着帅气的新式常服招摇过市,右武卫、羽林卫的军官们都不干了。

  谭圣松和钟秉文被部下逼着来找宁易。

  宁易见时机成熟,便指示兵部开始大规模定制这种常服。

  很快京城内外的军人都以穿上这种常服为荣。

  一些人眼热,也想去缝制这种衣服,但京城所有的裁缝铺、成衣店都接到朝廷通知,这种衣服只有大楚军人才能穿,旁人穿上就是重罪,是要被严惩的。

  这些人只能作罢,在一旁羡慕嫉妒恨地看着那些武夫嘚瑟,生平第一次遗憾自己怎么不是军人。

  在新式军服取得重大成功之后,宁易又找上了黑衣卫的陈荣。

  他要求黑衣卫别再整天盯着文武百官,像张大人纳了几房小妾,李大人晚饭喝了几杯酒这样的事少管。

  要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当下大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显然是和鞑子不可调和的民族矛盾。

  黑衣卫要与时俱进,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这样才能在新时期找准自己的定位,才能做出成绩出来,重新获得陛下的青睐。

  陈荣听得连连点头。

  但他也有难处。

  鞑子和中原人长相迥异,他的狗子们根本混不进草原。

  宁易不管。

  黑衣卫的人混不进去,就去找能混进去的人。

  实在找不到,就去策反鞑子。

  总之,他要尽快得知草原上发生了什么。

  他觉得,突竭斯人内部一定有事发生。

  这次平定三卫叛乱,他已经做好了突竭斯人会趁火打劫的心理准备。

  事实上,王建的手下事后也供述,王建在被围困之前,就向草原派出了使者,答应以夏、延、庆三州之地,换取突竭斯人出兵。

  但直到最后,突竭斯人也毫无反应。

  这很不合情理。

  就算左贤王和左谷蠡王被自己打怕了,那还有右贤王和右谷蠡王,还有大单于呢?

  突竭斯人到底在搞什么?

  是发生了内乱,还是在憋什么大招?

  不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他睡觉都睡不安稳。

  其实,无论是军校、军服还是军正,他折腾这些东西,都是为了提升大楚军队的战斗力。

  而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尽快杀入草原。

  而在此之前,最好能摸清楚草原上的情况。

  有个孙子不是说过么?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等陈荣答应尽力一试后,他就放过了黑衣卫。

  因为他没功夫再管这些了。

  校舍建好了,学员到位了。

  他的黄埔一期要开学了。

  他打算分两期,将所有的旅帅和营指挥都过一遍。

  毕竟各卫日常的操练、警戒还是得维持的,不好一次一网打尽,只能分两次来。

  但这一期学员的来源不仅仅是六大边卫。

  还有京卫以及各地驻军。

  最后的学员总人数接近三百人。

  至于教员,一部分来自兵部,一部分来自左武卫中军,还有一部分是在京的资深宿将。

  开学典礼极其盛大。

  皇帝亲临,百官陪同,太保主持。

  祭天、正衣冠、拜武圣、击鼓明智……

  直接将仪式感拉满!

  许多学员被感动得热泪盈眶。

  开学之后,队形队列的训练只是基本操作。

  各种操典制度的讲解也只是点缀。

  重点是学习案例。

  宁易直接照搬前世mbA的教学方法,让学员们剖析、复盘历代经典战例。

  不过主要还是当代,尤其是最近一两年的案例。

  毕竟年代越久远,情况就越模糊。

  他还设置了一个个课题,让学员们分组去讨论。

  比如“如何在戈壁草原快速找到水源”、“如何防备鞑子夜间袭营”等等。

  这种讨论经常给他惊喜。

  比如在讨论“如何多快好省地运输大军粮草”时,有北方的学员提出用鸡公车,南方的学员则提议用羊角车。

  最后两方都画出草图来,竟是同一种车,而且就是他前世的独轮车。

  这个时代运粮靠马车。

  当然拉车的不是马,而是牛、骡子等牲畜。

  走官道还好,一旦道路稍微有些崎岖或者泥泞,就得靠人去背。

  费时费力费牲畜。

  而独轮车?省力?又灵活,运粮的效率能提高好几倍。

  宁易当即向兵部发文,要求以后运送粮草要以独轮车为主。

  皇帝对军事不感兴趣,参加了开学典礼后就再也没有来过。

  而宁易则泡在了军校里,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

  两个月后,黄埔一期结业。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宝书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百战百胜!只因我能提前模拟战争,百战百胜!只因我能提前模拟战争最新章节,百战百胜!只因我能提前模拟战争 宝书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宝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