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安石、刘伯温、陈宫等大臣都离开滋德殿之后,贾诩又单独留了下来,似乎是有大事要跟秦牧商量一下。

  这着实是非常难得的。

  贾诩这个老狐狸,善于明哲保身,一般来说,他不会主动对秦牧提出谏言。

  “陛下,臣有一事,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说。”

  “陛下你还记得当年江陵之战后,所发生的事情吗?”

  江陵之战?

  对此,秦牧自然是还记得的。

  想当年秦牧率兵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这才攻破江陵城,没想到诸葛亮那厮心黑手狠,竟然纵火焚烧江陵皇宫,使火势蔓延开来,波及了半个江陵城。

  幸好在那个时候,秦牧有着系统的加持,所以降下了一场滂沱大雨,浇灭了那一片火海。

  那次事件中,贾诩是全程目睹的,还引以为“神迹”!

  “文和,你是想说,当时诸葛亮纵火焚城之后,发生的事情?”

  “不错。”

  贾诩点了点头说道:“陛下,那一场大雨,可谓是‘神迹’了。”

  “正当其时!”

  “满城的百姓,都对陛下你顶礼膜拜,敬若神明,把陛下当成了天帝的兄长。”

  “迄今为止,在荆州一带,还流传着关于陛下你的传说。认为陛下你是帝俊的化身!”

  “以臣之见,此事还大有可为。”

  贾诩的嘴角噙着一抹盎然的笑意,缓声道:“陛下,我大魏本土有佛教、道教之宗教。”

  “诸如此类之教派,多为劝人向善、忍耐,顺其自然。”

  “却也有一种一类。譬如当年张角所创立的太平道,他就曾以符咒行医,救死扶伤,并且向世人传播太平道的教义,煽动百姓造反。”

  “这样的教派,未必就没有可取之处。”

  “至少是极具蛊惑性的。”

  闻听此言,秦牧不由得眯起了眼睛,意味深长的询问道:“文和,你是想让朕设立一个类似于太平道的教派?”

  “正是。”

  贾诩朝着秦牧躬身行礼道:“陛下,正所谓国之将亡,必有妖孽。”

  “汉朝末年,土地兼并严重,天灾人祸不断,使百姓怨声载道,民生如鼎沸,这才让张角的太平道钻了空子,应运而生。”

  “黄巾之乱,极大的动摇了汉王朝的元气。”

  “然则,陛下如若设立一个新的教派,可以陛下自己,以及大魏后继之君为教主、教皇,世代沿袭,并神化大魏皇帝。”

  “如此一来,可使我大魏历代皇帝,不是天子,而是上帝,能跟天帝并驾齐驱的人皇。”

  “……”

  秦牧的脸色微变。

  没想到,贾诩竟然会有这种想法!

  什么情况?

  神化秦牧和后世的大魏皇帝?

  政教合一吗?

  这样的方法,也并无不可。

  因为现在的百姓多是淳朴的,需要秦牧给他们一个信仰,引导他们……

  “好。”

  秦牧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还是决定采纳了贾诩的谏言。

  随后,秦牧就跟贾诩经过了整整一天一夜的探讨,几乎废寝忘食!

  作为穿越者的秦牧,又怎能不知晓“信仰”的威力之大?

  以十字军的名义,东征!

  秦牧也可以组建这样的一支军团,进行西征。

  现如今,秦牧和贾诩一番商量,奠定了这个新教派大致上的框架。

  教派之名,是为上帝教。

  秦牧被赋予了“帝俊”之名,是天帝的兄长,后世历代大魏皇帝,全是秦牧的分身转世。

  上帝教要对外宣称,秦牧生于世间,是要来统治天下。

  大魏之建立,所为者,是要一统天下,把世界上每一处角落,都纳入到大魏的版图之中。

  信秦牧,得永生!

  凡是背弃秦牧,不尊号令之人,皆为叛逆,叛逆者死后要下十八层地狱,受尽苦难,永世不得超生。

  凡是忠于秦牧,愿意为秦牧,为大魏,为上帝教献出生命之人,死后能上天国,说不定还可以被封为“神仙”……

  上帝教的教义,主要是围绕着秦牧进行的。

  也是围绕着后边的大魏皇帝而进行的。

  大魏的国策,也将随着上帝教的设立,得到全然的落实贯彻。

  如果后世子孙不遵照秦牧的祖训,不遵照上帝教的教义,那么就是不孝之人,是会被世人唾弃,千夫所指,遗臭万年的。

  ……

  时间进入洪武八年,即公元213年。

  经过近三年的休养生息,推行新法,大魏的国力越发的强盛,府库充盈,人口也在激增。

  各地也纷纷出现了祥瑞。

  在臣民们的一致呼声之下,秦牧终于决定,到泰山举行封禅大典。

  同时,秦牧还派薛仁贵征东,率领步骑十万,扫灭外东北和朝鲜半岛的扶余、高句丽、百济等国,置安东都护府。

  李靖则是被任命为征西大元帅,引兵十万,征讨贵霜帝国。

  贵霜帝国,毫无疑问是一个较为强大的帝国了。

  其统治下的人口达到了1380万人!

  秦牧派兵东征西讨,倒不是他好大喜功,而是他想借此机会,把匈奴、乌桓、鲜卑、丁零等胡人的青壮年全部消耗殆尽,顺便为大魏开疆拓土,掠夺异族人的财富,可谓是一举多得。

  秦牧不必担心大军的粮秣辎重问题。

  因为,大魏的征东军团和征西军团,全部都是“就地取粮”的。

  魏军采用的是蒙古人的法子,一边抢掠,一边前进。

  如果有机会的话,未尝不可直接攻城略地,灭其国,殖其民。

  这样一来,魏军就能跟滚雪球一样,军力越滚越强大,所向披靡。

  别的且不说,面对强大的魏军铁骑兵,那些贵霜人可谓是不堪一击的。

  李靖用一万铁骑,就击败了贵霜人的二十万大军,斩杀了贵霜王波调(韦苏提婆二世)。

  偌大的贵霜帝国,也随之土崩瓦解了。

  青州,泰山附近。

  这个时候的秦牧,正准备前往泰山举行封禅大典。

  他这一路走来,着实不易。

  自然是要好好的彪炳一下自己的功绩。

  “陛下,这是祭文,请陛下过目。”

  作为鼓动秦牧前来泰山封禅,又是一代鸿儒的王朗,很是激动,所以亲自写了一篇祭文,让秦牧在登上封禅台的时候当众宣读出来。

  这让王朗也是具有荣焉的。

  秦牧旋即打开祭文,看了一遍。

  这时,刘伯温拿着一道竹简,走进了行辕当中,对秦牧说道:“陛下,大捷!”

  “李靖在白沙瓦一带击败了贵霜人的主力大军,还斩杀了贵霜王波调。”

  “哦?”

  秦牧接过了捷报一看,顿感大喜。

  他没想到,李靖进攻贵霜帝国的势头如此迅猛,还出奇的顺利!

  要知道,贵霜帝国由大月氏的五翕侯之一贵霜翕侯部落建立的。

  这个时候,鼎盛时期的贵霜帝国,其版图南至纳巴达河,北尽咸海,东起巴特那,西达赫拉特。

  什么概念?

  贵霜帝国之强大,跟汉朝、罗马、安息一起被后世人称之为“四大帝国”……

  当然了,贵霜帝国内部人员混杂,归属感不强,是比不上汉帝国,更比不上魏帝国的。

  所以,哪怕是有了如此庞大的版图,贵霜人还是经常遣使入朝,跟汉朝、大魏交往。

  刘伯温缓声道:“陛下,经过白沙瓦之战后,贵霜王被杀,其国都也沦陷了。”

  “贵霜之覆灭,已成定局。李药师在奏疏上说,可以考虑在贵霜设立都护府治理,不知道陛下意下如何?”

  “……”

  还不等秦牧说话,跟在一边的房玄龄,就提出了反对意见,道:“不妥。”

  “陛下,我大魏设立了安东、安西、北庭、西域四大都护府,疆域太大,人口混杂,这已经使朝廷力有不逮了。”

  “如若再在庞大的贵霜国土地上,设立一个或两个都护府,微臣认为,万万不可。”

  “庞大的疆域,随之而来,会带来种种问题。”

  “当地人不服王化,会经常爆发叛乱,我大魏要驻防多少兵马?又要派出多少的官吏赴任,教化地方?”

  “这时日一久,都护府体系,也难免会分崩离析。”

  “到时候,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吗?请陛下三思。”

  闻言,刘伯温眯着眼睛说道:“玄龄,按你说的,我西征大军浴血奋战,付出了不少的流血牺牲为代价,这才打下的疆土,难道还割舍出去吗?”

  “不。”

  房玄龄摇摇头道:“伯温,我们最初的计划,原本就是掠夺贵霜人的财富而已。”

  “目的已经达到,没必要咄咄逼人,在贵霜人的土地上建立统治。这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都护府虽然跟我大魏本土的州截然不同,却也要归化,也要驻军,也要派遣官吏,还要防止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的叛乱。”

  “如果他们隔三差五的掀起叛乱,到时候大魏岂不是要发兵征剿,付出惨重的代价吗?”

  秦牧点了点头。

  房玄龄说的这些,不无道理。

  领土,那都是一刀一枪打拼出来的。

  华夏自古以来就是能征善战的民族,有着浓厚的尚武之风。

  不然,现在大魏的版图不会这么大,人口不会这么多。

  只是短时间内,大魏是无法消化这么多的人口,这么多的疆土。

  刘伯温沉吟片刻之后,给秦牧提出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

  “陛下,微臣认为,是时候施行分封制了。”

  “昔日周武王伐纣,取代商朝,成为天子,成了天下共主。”

  “为了笼络人心,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周天子把土地分给了王室子弟、功臣,以及古代帝王的子孙后裔。”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周朝国祚八百年,分封制在其中,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到秦始皇扫灭六国,一统天下,汲取了周王朝的教训,不再分封王室子弟和功臣,或是前朝帝王的后裔,给他们封邦建国。”

  “但,秦朝的国祚多少年?不过十五年!”

  “所以,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之后,也汲取了秦朝的经验教训,认为秦朝在覆灭的时候,众叛亲离,是因为没有宗族子弟的帮助,所以刘邦采取了郡国并行制,分封宗族子弟为诸侯王,拱卫汉朝的统治。”

  “这其中,汉朝诸王,也的确起到了一点作用。”

  “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剥夺了不少诸侯王之后,刘氏诸侯王这才削弱,以至于有了王莽篡汉、汉末群雄并起等祸事。”

  “微臣认为,陛下也应该以此为鉴。”

  “不可!”

  房玄龄瞪着眼睛,反驳道:“伯温,难道你不知道分封制的害处吗?”

  “周朝天下八百年,但是周天子更多的时候,只是一个傀儡,有名无实的天下共主。”

  “春秋战国乱悠悠,死了多少人?乱了多少年?”

  “还有,汉朝也有七王之乱,这是血淋淋的教训啊!”

  “陛下,绝不能推行什么分封制,使诸子功臣封邦建国。不然,贻害无穷!”

  “请陛下三思!”

  房玄龄对于分封制的态度,是持反对意见的。

  为何?

  因为,分封制从来就是一把双刃剑,搞不好会伤到自己。

  在秦牧的有生之年,那些被分封出去的诸子功臣,绝不会叛乱,也不敢起兵叛乱。

  但是,有朝一日,秦牧殡天了,被分封出去的诸侯国也没了顾忌。

  他们会想方设法的强大起来,然后,等天子势弱、昏庸的时候,掀起叛乱……

  到时候又是一个战国时代,说不定还会演变成世界大战的规模啊!

  面对房玄龄的这样的说法,刘伯温也是毫不相让,语重心长的道:“玄龄,我认为你此言差矣。”

  “凡事,都是有两面性的。”

  “像是周王朝,一开始周王朝的疆域才多大?”

  “经过周天子的分封之后,姬姓子弟、功臣以及古代帝王的后裔,他们到了偏远之地,不毛之地建立国家,都开始发愤图强,励精图治,靠着自己的征服了当地的异族。”

  “他们是替周天子在巩固统治,开疆拓土。”

  “到秦始皇一统天下的时候,秦王朝才能拥有如此庞大的疆域。”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宝书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折服大小乔,三国第一虎将,折服大小乔,三国第一虎将最新章节,折服大小乔,三国第一虎将 宝书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宝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