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写春秋创儒道 第10章 识海文宫

小说:我写春秋创儒道 作者:王阳乐 更新时间:2025-01-13 01:30:52 源网站:宝书网
  星空中,那颗大星的异象仍旧在继续。

  部分外围的石壳已经裂开消散,透过内部石皮,依稀可见其中流转的玉色光华。

  而那清澈星辉也越发厚重凝实,其中蕴含莫名神力,下方古陆中不断有莫名嚎叫传出。

  这星光以霸道无匹的姿态,直接无视了所有的防护手段,照在所有妖族、蛮族、人族的心头。

  星光内蕴浩然正气,让那些心思鬼蜮之辈,无伦理纲常之辈,如遭大难,已不只是心神难定,连肌体都开始出现化去的痕迹。

  而这星光似乎更亲近于人族,让人族大陆上很多人都得到了莫名好处,经此一照,蹒跚学步的幼童似乎开了智慧,饱读经义的学者似乎头脑更加清明……

  而妖蛮两族也不乏得到好处的成员,不过这相比于他们的损失却是不值一提。

  有无数醉心于杀戮、痴迷于欲望的妖蛮被星光影响,痛苦哀嚎,两族高手亦是心中惶惶,不安感愈发加重,浓郁到了极致。

  这是整片古陆的大变局!

  武国,成安县考院中,徐长青的神念沉浸在一种至大至刚的气息中,丝毫没有察觉到自身的变化。

  一座古朴大气的宫殿屹立在识海中,散发出茫茫浩然正气,将徐长青的识海涤荡的一片晶莹剔透,神异非凡,似有莫名源气自其中生发。

  那星光在筑就这座宫殿之时,也渐渐凝实,于其中形成了百万卷浩如烟海的书籍,似乎记载着天地万物的至理。

  这一切结束后,徐长青身上的蜕变也渐渐来到了尾声。

  缭绕在他身周的莫名气势开始缓缓散去,他的身影也渐渐清晰了起来。

  与之相对的,天空中的文曲星也渐渐地暗淡了下来,透射向古陆的清亮星辉渐渐地收回。

  那些身处痛苦之中的妖蛮也渐渐得到了解脱。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第五句终于写完,徐长青身周的异象也完全消失不见,返璞归真,复于自然。

  写完提笔,徐长青身形一滞,直到此刻,他才意识到自己身上发生的种种变化。

  “我……”

  他的意识来到识海,也发现了异状。

  一座宫殿矗立其中,飞檐斗角,磅礴大气,有一种古朴的道韵在区中流转,门扉如璞玉般无暇,其内有浩然正气不断吞吐。

  宫殿大门的上方,有一块晶莹剔透的牌匾,其上有玉色光晕流转,韵味难名,让徐长青心神沉醉。

  牌匾上刻有两个古朴篆字,徐长青仔细辨认,才用不确定的语气缓缓念出来:“文……宫?”

  “我脑海中为何多出了一座文宫?有什么用??”

  虽然还未探查清楚这究竟是什么,可只是看着这牌匾上的两个大字,他就能感到胸中一抹正气激荡,似有莫名力量出现。

  他没有继续深究下去,而是退出了识海世界。

  眼前身在考场中,不是探索的时候。

  然而,神念刚刚回到自己的躯体中,想要收拾笔墨,徐长青就感觉有一道莫名的目光正在注视着自己。

  他转头望去,却发现一直身处前方的刘知县不知何时已经来到了自己的身旁,一双眼睛正在惊疑不定定看着自己。

  徐长青当即一惊,他的意识还停留在自己刚刚落笔写诗的时候,此刻见到一个人突兀地出现在自己身边,自然免不了震惊,更何况,他身上还出现了那等莫名异变。

  “他看出来了?”徐长青心中一动,却没有慌乱,思索自己应该如何应对。

  可他震惊,刘知县比他还震惊。

  亲眼见证了一条通天大道被开辟,他心中的震撼可想而知。

  此刻他忍不住开始联想,方才天空中的异响、莫名的星陨现象……难不成都和刚刚这个年轻人有关?

  故老传闻,道、佛、武三派刚出现在这个世界上的时候,也有种种异象相伴,现在应当也是如此。

  刘知县眼珠转个不停,心头一团乱麻,这事情干系太大,大到他一个小县令有些心惊肉跳。

  看到这位知县站在那里失神,久久不语,徐长青眸中闪过一丝慎重。

  刘知县绝对是看出了自己刚刚的变化,要不然为何在此长长驻足?

  这位知县往日里在县中的名声可算不上好,就是不知道他要对自己怎样?

  似乎是察觉到了他的目光。

  刘知县突然抬起头,对着徐长青露出一个微笑,随后干脆直接地转身离去。

  “这……”徐长青看着刘知县的背影,一时有些拿不准这位知县的态度。

  “算了,多想无益。”

  他摇摇头,转而开始检查起自己的考卷来。

  科举考试是允许提前交卷的,越早做完,越早离场。

  ……

  前方早已有考生已经答完所有题目,此刻看到刘知县回归,便自信起身,拿着纸张来到前方考官处交卷。

  将卷子放到周教谕与刘知县前方的桌案上之后,他并未就此离去,而是面带笑容地驻足在原地,看着两位考官。

  这名考生来自六国,六国的童生试中一向有一种传统。

  每当有人交卷时,考官或许会点评试卷,或叫住考生直接提问。

  若是考生回答尚可,合了考官心意,或许考官会当场就点中此人,有机会为一县之案首。

  当然,当场点案首的情况很少见。除非极其优秀

  刘知县虽于前两天了解过这等惯例,可此时却在思索关于徐长青的事情,哪有空理会他?

  而周教谕也没有查看考卷的意思,只顾着注视考场中,这名考生等了几息,看到两位考官终归没有要看的意思,这才讪讪离去。

  后方几名六国考生依次起身,拿着自己的试卷过来提交。

  虽然最后的诗词题目出乎意料,可他们的考试经验丰富,相比武国本地考生还是具有很大优势,是以几乎都最先做完。

  在他们之后,众多的武国考生才开始陆陆续续起身,前来交卷。

  每集齐一批交卷的人,考院门口的小吏便打开门,放一批人出去。

  徐长青也检查完自己的答卷纸,发现并无疏漏错误之后,也拿着试卷起身,向着考官的桌案走来。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宝书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写春秋创儒道,我写春秋创儒道最新章节,我写春秋创儒道 宝书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宝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