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几日,杜家酒楼的生意一日比一日红火。

  杜氏麻辣烫更是火遍了全京城。

  就连很多高门大户,原本看不上麻辣烫这样的一锅烩菜,也被京城里各种对杜氏麻辣烫的称赞所感染。

  于是那些一品、二品的大员,最后想了一个折中的法子。

  自己去杜氏麻辣烫吃,会有损他们的面子,那直接让家中的奴仆前去杜氏麻辣烫打包不就好了。

  虽说打包的麻辣烫口味要比在店里直接吃,少了许多意思。

  但是等他们吃到打包的麻辣烫,仍旧很是惊喜。

  其实想想也正常,他们虽然是高门大户,平日里吃的也都是山珍海味。

  但是制约于大历朝固有的烹饪水平,水煮,烤,就是铁锅炒菜也刚流行不到几年。

  平日里,家家户户的吃食中,最常见的调料,就是盐,葱姜蒜。

  所以他们的舌头还没有享受到,用各种香料烹饪的佳肴,更没有吃到过辣椒。

  甚至后来,许多一品二品三品的大官家里,几乎一两日就要去一趟杜氏麻辣烫打包。

  每次这些大官家里的奴仆奉命前去打包麻辣烫,都会给杜家酒楼许多赏金。

  所以杜家酒楼,到了三月底这几天,每日的赚的银钱居然能达到两百多两的银钱。

  杜氏酒楼,如今一个月就能挣六千多两银。

  这比着修火炕也不遑多让,而且酒楼的生意还是长远的生意。

  可以说,就是杜家如今什么也不做,单就一个杜氏酒楼,靠着这独一无二的麻辣烫,他们家的人也可以在京城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

  可是,杜家人都不是守成之人。

  而且麻辣烫中除了辣椒是别人家没有的,其他香料都是这个世界本来就存在的。

  只是其中大部分的香料如今都还在药铺里放着,很大一部分人不知道。但,并不意味着没有人知道。

  所以,仿照杜氏麻辣烫的铺子早晚都会出来。

  任何吃食生意都不可能做到独家,有了新奇又好吃的吃食,风靡起来之后,肯定会有模仿者。

  杜家人早就在开始的时候就知道了,只能说别人再怎么模仿他们家的生意,也不可能超越。

  但是多多少少也会分走一部分的生意,毕竟,杜家做的是中档的生意,但是总会有其他商家愿意降低菜品质量,降低价格,抢占低档的市场。

  因为就算是只需要300文左右,就能在杜家酒楼点一碗麻辣烫吃到饱,但是也有一部分的老百姓,可能全家老小一个月的嚼用也才300文左右。

  所以,其他商家用仿制的低配版麻辣烫,去抢占低价市场的现象,一定会有的。

  杜家人也没那个雄心壮志说,自己一家无官无爵的小老百姓,还能走太白楼那样的路子。

  他们没这个自信,自然也不会去强求太多。

  所以杜氏酒楼在迎来了一个半月的高峰期之后,生意开始缓缓地回落。

  因为,京城的各个街道突然出现了很多,打着某某家麻辣烫的招牌,悄然开业了。

  这些麻辣烫铺子背后的东家是普通商人,还是豪门大族,杜家没有去深究。

  倒是杜幼菱让三哥带着自己,去几家新开的麻辣烫店铺里吃过。

  吃完了几家之后,兄妹俩反而放心了。

  这些新开的麻辣烫店铺里,味道只能说顶多做出了杜氏酒楼一半的美味。

  他们汤底里也是用香料熬煮的,但是明显香料不齐。而且骨头汤熬煮的时间普遍都不够,最起码骨头里的骨髓肯定没有熬煮出来。

  更重要的就是,用茱萸果代替辣椒的麻辣烫完全就是失去了麻辣烫最大的特色。另外花椒昂贵,也很少有店铺舍得用。

  总之就是用料不扎实,蔬菜肉类也没有杜家的新鲜。麻辣口味更是和杜家的完全没法比。

  只有很多想尝尝风靡京城的杜氏麻辣烫,但手中不甚宽裕的百姓之家,去光顾。

  杜氏酒楼的顾客也的确被吸走了一些,毕竟有时候地理位置也是食客们考虑的一部分因素。

  总之,杜氏酒楼回落过后的生意,就保持在每日赚一百五十两左右的银钱。

  这样,杜家人也都很满意。

  甚至,酒楼生意平稳,杜家人腾出手来,想回村看看了。

  五月初十,这一日,正好三个哥哥也休沐。

  于是全家八口人,都回了千水村。

  两辆马车叮当叮当地从城里往回赶。

  一路上,呼吸着田野中清爽的空气,杜幼菱看着官道两侧的田垄里,及膝的麦子。心情颇觉美好。

  他们是早晨吃了早饭回来的,等到了千水村猜差不多上午十点左右。

  杜老二带着妻女儿子们驾着马车,正好顺路先拐到了姨婆的家里。

  他们回来,林江林河是店里的伙计,自然不能跟着就回来了。

  所以在知道表姐一家要回村里的时候,林江就带着弟弟林河,在昨天吃午饭的时候出来集市上买了许多东西,托表姐他们帮忙带回。

  其他几个人一听,也都买了一些东西,请里正带回。

  杜老二自没有不应的道理。

  所以他们回来两辆马车,其中一个车厢里,大半都是给这几户在杜氏酒楼里做工的人,捎回家的东西。

  多是生活用品,像是白米白面,油盐,茶,糕点,腊肉,布匹,等等。

  总之,都是家里人用的上的好东西。

  杜家人先去了家在村口的姨婆家里,自然受到热情欢迎。

  杜幼菱甚至有些惊讶地看到唐诗涵,挺着个微凸的肚子出来给杜家人倒茶。

  原来是如今林家的经济情况也越来越好了,向氏和千水村的一些媳妇儿也慢慢聊在了一起。如今就是向氏去串门不在家,只有唐诗涵这个小儿媳,怀着孕出来帮老林氏招待杜家一家人。

  其实这番场景在大家看来,也是正常的,毕竟乡下妇人,就是怀胎八月也有下地干活的。

  唐诗涵如今月份小,只是端茶招待一下客人,到是完全不碍事。

  虽然许久未见姨婆了,但是他们既然回千水村了,除了三个上学的儿子和回头要回去照看酒楼的杜永丰,杜家其他人是要在千水村住一段时间的。

  所以,与姨婆叙旧来日方长。如今,杜老二还是带着家里人先去将其他几家的东西也给送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宝书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逃荒有空间,带五个哥哥所向披靡,逃荒有空间,带五个哥哥所向披靡最新章节,逃荒有空间,带五个哥哥所向披靡 宝书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宝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