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芝芝吃着汉堡,知道她的食量,阿橘又从背包里掏出三个自己做水果罐头。

  是梨子罐头、苹果罐头和山楂罐头。

  夏芝芝扫了一下,朝着梨子罐头抬抬下巴。

  阿橘拿起罐头,脸上表情毫无变化,轻轻一动,只听一声轻响,那罐头就和没扣紧一样,轻轻一扭就下来了。

  把罐头放在夏芝芝跟前,阿橘一屁股又坐回了自己的座位上。

  大家伙自己动手制作汉堡。

  味道是毋庸置疑的,面包十分松软,牛肉非常入味,鸡纵菌酱也非常的香。

  其他人只晓得好吃。

  杨英旭吃着鸡枞君眼睛一亮,好奇的问夏芝芝:“这个是什么东西熬的,味道很香!”

  夏芝芝给他解惑:“是鸡枞菌熬的酱,那种蘑菇这边没有,在云南贵州广西那边常见。”

  杨英旭点头,怪不得,他头一回吃着这种蘑菇呢。

  一群人吃完饭,又打牌混了混时间,车到站后,时间不早了。

  他们商量了一下,打算先找地方吃饭,然后再找招待所。

  夏芝芝来过哈市,给大家推荐了几个地方。

  最终因为韩悠然和姜秀荣强烈想去三八饭店瞅瞅,所以大家直接去的三八饭店,毕竟是国内第一家机械化现代餐厅,来都来了,不去看看怎么能行。

  大家进门找桌子坐下。

  几个人忍不住环顾四周,怎么说,挺惊叹的。

  韩悠然和姜秀荣自然看过比这更先进的机器,只是没有想到原来国家这么早就开始了机械化。

  其中最惊讶的当属杨英旭,他甚至忍不住站过去近距离观看机器生产。

  经常会有客人做出这样的举动,饭店的员工都习惯了,如果客人实在站久了,她们才会提醒一下。

  杨英旭看完之后,小声和夏芝芝说:“便捷倒是挺便捷的,但我觉得,机器做出来的味道恐怕差点意思。”

  夏芝芝点头:“确实。”

  夏芝芝点了几个招牌菜:“这些菜我上回吃过,味道都不错,这几个倒是没吃过,咱们人多可以点来尝一尝,剩下的你们点吧。”

  韩悠然和姜秀荣觉着够吃了,倒是崔子衿和唐明礼这两个土包子想尝尝机器包的饺子,于是又额外加了一份饺子。

  上菜之后刚刚开吃,崔子衿一愣神,又定睛一瞧,然后站起身来,和大家伙说了句:“碰到熟人了,我去打个招呼。”

  就离开座位,朝那边走了过去。

  崔子衿看到谁了呢。

  看到夏芝芝她妈。

  这不是骂人的话啊。

  夏思华和潘文君刚下飞机不久,潘文君心里记挂着未曾谋面的女儿,一整天都没什么胃口吃东西。

  下了飞机,夏思华找人安排了一辆汽车,直接拉着潘文君到饭店来了:“我跟人家小宋商量好了,今天晚上走夜路,明天一早,女儿起来你就能见到她了。”

  “咱们吃完饭才出发,那你不饿,人家小宋也得吃一口。”

  “再说了,吃完饭咱还能顺路去买点吃的给女儿带过去。”

  夏思华给司机小宋使了个眼色,小宋连连点头:“首长、夫人你们放心,今天晚上我和高同志轮流开,明天早上绝对能到。”

  夏思华和潘文君还还有两个同志在三八饭店吃了点东西,点了几个菜,味道还行。

  吃完饭,大家往外走,潘文君边有边和夏思华说:“等到时候也带咱们女儿来尝尝,也不知道合不合她的口味。”

  正好叫崔子衿看见了,崔子衿还以为自己眼花了。

  崔子衿是认识潘文君的。

  崔子衿的妈妈和潘文君是旧识,不过期间因为战乱,两人很长时间没见面。

  后来崔子衿他妈生病了,恰好主治医师就是潘文君。

  崔子衿还算孝顺,有在床前尽孝,就认识了这位潘姨。

  但也仅限于一个认识的长辈,两家平时不是十分熟络,属于见面了会打招呼,但平时不会特意去走动的那种关系。

  崔子衿走过去礼貌的问好。

  潘文君一时没想起来这孩子是谁,毕竟见过的人太多,平日里又不大往来。

  崔子衿自我介绍了一番,潘文君才想起来:“啊,是小崔啊,小崔如今在哪儿工作,咱们也有两三年没见了吧?”

  “我现在是知青,在牡丹江下乡。”

  “下乡了啊,怪不得没见着,怎么……”潘文君想问他怎么跑去下乡了,但随后想到自己女儿也在乡下呆着呢,马上改口:“下乡也好,去切身实际的感受一下农民的辛苦,对自己也是有好处的。”

  潘文君又顺口一问:“在牡丹江哪儿呢,我家小女儿也在牡丹江下乡呢。”

  崔子衿道:“在兴隆公社的中心大队,这会儿刚刚秋收完,我和几个知青相邀着来哈尔滨看看。”

  “噢,兴隆公社啊,挺好挺好。”潘文君在客套着,她觉得这个公社好像有点熟悉,但一时没想起在哪里听过。

  夏思华听后皱了皱眉,从上衣口袋里掏出那张写着夏芝芝插队地址的纸张。

  潘文君扫了一眼,这才恍然大悟,不就是她女儿下乡的那个地方吗?

  怪不得这么熟悉!

  脸上忍不住就露出了笑容:“这还挺巧啊,我小女儿也在中兴大队插队。”

  崔子衿在脑子里快速过了一遍,实在没想到到底谁会是她女儿。

  知青点里除了他们几个之外,其他人条件都一般。

  潘文君如今的家庭,崔子衿听他妈说了一句,挺显赫的。

  和大队其他的几个女知青们对不上啊,当然也不排除人家女儿就是真心想要体验生活。

  至于夏芝芝,崔子衿实在没往这上面想,因为大家都知道夏芝芝是南方的,但是潘文君一家从建国初期就一直在北京工作。

  如果把夏芝芝的脸和夏思华的放在一起,大家可能会说一句:“哎,这是老夏你女儿呀,和你长得挺像。”

  但他们也没有像到直接粘贴复制,毕竟男女性别差异在呢,而且夏思华戴眼镜。

  想不到就不想了,正好省点脑子。

  崔子衿直接问:“这不是巧了吗,您小女儿叫什么名字?”

  想起还没见面的夏芝芝,潘文君的嘴角就压不住了:“她呀,她叫夏芝芝,是个漂亮、聪明、善良又乖巧的孩子,也非常勇敢,又很机灵,文采也好……”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宝书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六零:缺德女配在线夺笋,六零:缺德女配在线夺笋最新章节,六零:缺德女配在线夺笋 宝书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宝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