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间,朝堂上哗啦啦跪倒一片。众人纷纷效仿胡惟庸与汪广洋,山呼盛世之声不绝于耳,一张张脸上满是憧憬与狂热。

  朱元璋瞧着这番景象,心里那叫一个美。“妥了,这一回,咱大明的根基算是彻底稳了!

  往后咱再也不用绞尽脑汁,跟这群大臣斗智斗勇、玩心眼子了。”

  朱兴祖抬手示意众人平身,面容平和却又透着几分期许:“众卿平身,咱既许诺言,必不食言。”

  朱兴祖抬手一挥,面容冷峻,却又透着几分期许,朗声道:“众卿平身,咱既已许下诺言,必不会食言。”

  待群臣起身,他目光转向朱元璋,微微挑眉:“小八,这天胡的牌型,咱可给你凑齐整了,现在该你登场亮相啦。”

  朱元璋心领神会,目光威严地扫过群臣。“诸位爱卿,今日摄政王冕下既已为我等指明这长生修仙之路,实乃我大明之幸。”

  ”说到这儿,他话锋一转,看向汤和,“汤和,你刚才不是说咱小心眼吗?

  哼,那咱今儿个就让你好好瞧瞧,咱到底是不是那般气量狭小之人!”

  汤和一听,顿时冷汗直冒,“扑通”一声跪倒在地。“陛下,臣罪该万死啊!

  方才口出狂言,纯粹是猪油蒙了心,求陛下开恩,饶臣这一回吧。”

  他心里懊悔不迭,本以为有朱兴祖撑场子,这点事儿也就轻飘飘揭过了。

  哪曾想,朱元璋竟还把这事儿记在心上,看来自己这次怕是在劫难逃了。

  “哎!耍什么小聪明啊!现在可真完犊子了,朱元璋那瘪犊子要砍老子了。

  别说什么增加一甲子寿命,哪怕真能增加几千年,那又有啥子用?到头来照样都得死啊!”

  朱元璋瞧汤和吓得跟筛糠似的,刚想再逗弄他一会儿。眼角余光却瞥见朱兴祖那敲打警示的眼神,赶忙收起了玩闹的心思。

  “汤和,你我自幼相识,更是一同摸爬滚打长大得,难不成你真当咱是那睚眦必报之人吗?”

  “臣知罪,臣不敢!”

  “行了!你刚才不是不满咱只封你为中山侯吗?这点上,确实是咱考虑不周。咱今儿就在这儿,给老哥哥你赔个不是。”

  汤和心中猛地一震,眼眶瞬间泛红,他万万没想到朱元璋竟会当众这般表态。

  愣了一瞬后,他忙不迭地再次叩头,声音带着几分哽咽:“陛下,臣糊涂!

  臣不该心生怨念,陛下这般大度,臣实在是无地自容啊!”

  朱元璋微微抬手,示意他起身,神色变得郑重起来:“汤和,过往咱对你封赏或有不足,今日便一并补齐。

  朕封你为信国公,食禄四千石,世袭罔替,望你今后继续为大明鞠躬尽瘁,守护我大明江山永固。”

  汤和此时已是涕泪横飞,泣不成声:“陛下,臣……臣何德何能,蒙受如此浩荡天恩。臣定当粉身碎骨,报效陛下!”

  朱元璋见汤和这般,心中亦是感慨万千。“行了,你的忠心咱与摄政王都记在心里,平身吧!”

  汤和站起身来,努力平复着情绪,眼神中满是坚定与感激。

  朱元璋继续说道,“诸位爱卿,如今我大明已不同于历朝历代,以往的旧制在当下既有可取之处,却也不乏桎梏枷锁。

  因此,朕与摄政王商议决定,自今日起,朝堂上下、举国上下,方方面面都得革新一变,方能使我大明千秋万代,永享昌盛。”

  “陛下圣明,吾等愿为革新之事肝脑涂地!”群臣齐声应道。

  朱元璋满意地点点头:“王老七,宣旨。”

  王老七应了一声,清了清嗓子,展开那早已拟定的圣旨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今大明开启新程,为顺应大势、促昌盛永固。

  原六部旧制渐显局促,难以周全诸事,故决议革新官制,增设三部,共组九部,各有专司,以应时需。

  着增设商部,特封李家源(吉米仔)为商部尚书。令其部专职商事,通贸四海,广纳八方财货,促经济繁荣,充盈国库;

  立农部,特封周王朱橚为农部尚书。令其部精研农事,兴水利、垦荒田、研新种,保百姓衣食无虞,仓廪充实,筑牢国本根基;

  建学部,特封晋王朱棡为学部尚书。令其部研习诸般技艺、育各方贤才精英,启民智、赋新能,为朝廷持续输送栋梁之材;

  至于原有兵部,特封徐达为兵部尚书。令其部整军经武,练兵强军,探寻新式兵械妙法,革新战术,令我大明军队威震八方;

  刑部,特封秦王朱樉为刑部尚书,以曾秉正为侍郎辅之。令其持律法公正之尺,严明纲纪,严惩奸邪,护革新之路顺畅无阻;

  吏部,特封燕王朱棣为吏部尚书。令其部唯贤唯能是举,以功绩论英雄,激发百官奋进之心;

  户部,特封李乾坤(靓坤)为户部尚书,令其部统管财政赋税,精细筹谋收支,合理调配银钱,保障朝廷用度;

  礼部,特封陈天雄(乌鸦)为礼部尚书,令其部承传统礼仪之邦风范,司礼仪大典,兼理对外邦交,扬我大明威名;

  工部,特封陈浩南为工部尚书,以沈立本为侍郎辅之,令其部兴建造,筑城修路、营造各类要地,夯实大明发展之基石。

  各部当各司其职,协同奋进,不得推诿懈怠,诸卿受任,当殚精竭虑,不负皇恩,共铸大明千秋伟业。钦此!”

  圣旨宣读完毕,满朝文官顿时一片哗然。

  此次改革可谓是石破天惊!

  不仅增设了商、农、学三部,原六部里,竟仅留徐达一位继续执掌兵部,其余尚书皆被替换。(礼部吕本和吏部詹同早被消消乐了!)

  更让人惊愕的是,四位亲王高调入朝,担任尚书之职,还有那四位仿佛横空出世的神秘人物,也一步登天,成了各部尚书。

  这一切,实在是太出乎众人意料,看来这大明的天是真的要变了。

  而原刑部尚书曾秉正和户部尚书沈立本倒是没有太多惊讶,反而一脸庆幸,“这下,可算是安全落地了!”

  胡惟庸与汪广洋想得更为深远,他俩则是把目光投向站在太子身旁的吉米仔等人身上。

  此时乌鸦正一脸羡慕的看着靓坤,“阿坤,没想到你这么有出息,竟然都成了那啥尚书了!”

  靓坤没好气地白了他一眼,”有啥可高兴的,你不也是吗?”

  “我乌鸦哪有你那么好命,撑死也就是老大的头马而已!

  等等……我顶你个肺,刚刚念的那陈天雄,好像是……是我本名?”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宝书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开局:从揍朱元璋开始,开局:从揍朱元璋开始最新章节,开局:从揍朱元璋开始 宝书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宝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