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嬷嬷过世后,褚音日夜摩挲,那吊坠已经变得十分圆润了。

  但此时却仍看得出雕刻的痕迹,就宛如刚刚雕成。

  她确认这就是沈嬷嬷亲手雕刻之物,是因为沈嬷嬷用极细的针在莲花宝座的一片莲瓣上雕了小小的一个“沈”字。

  其实沈嬷嬷虽受陈太后驱使,但从两人同住的第一天开始,便没有难为过她,甚至还多有关照。

  沈嬷嬷既然是康宁宫的人,自然知道她是为什么得了太后青眼。

  却从未主动开口请她治病。

  至于为什么沈嬷嬷那般爱护她,已无从知晓。

  今生若是还能遇到沈嬷嬷,一定要护她周全。

  但,老僧将此物交给她,定然别有深意。

  难道那老僧不是什么良善之辈,想要以此威胁她?

  回到军营中,她就顾不上想在兴隆寺发生的事了。

  军营之中的事一件挨一件,忙起来有时候都记不得要喝水,哪里还有时间想别的?

  甚至过中秋节的时候她都没在军营中。

  到了中秋,距离上冻就没几天了,所以各处工程的进度都要赶一赶。

  好在他们在此地做了不少惠民之事,很受当地百姓拥戴,有不少百姓自发前去帮工。

  各个城池的军政系统刚刚建立起来,府库空虚,是没钱支付工钱的。

  早前的工钱都是从军中走账,大部分是缴获的北齐物资,还有少部分朝廷拨款。

  但建造城池,哪怕一切从简也都是很烧钱的。

  账面上专供此项的银钱已经见底。

  褚音要解决的便是这件燃眉之急。

  好在之前打通的商道遇到的麻烦不多,近日从北齐归来,颇带回不少好东西。

  褚音算了算,比走官方渠道,至少能有几十倍的盈利。

  所以她便找到商队领队,和他商量借钱的事。

  她承诺,商队每次进出北齐,军中都可以派一支队伍便装护送。

  商队经过内部商议之后答应给她三成利。

  商队带回来的皮毛、马匹也是军中急缺的物资,便平价卖给军中。

  褚音则给他们开方便之门,让他们带走了部分石炭、石油和盐。

  这是对褚家商队的特殊待遇,褚家的商队属于比较有良心的,他们把货物带走之后,全都在附近的城池售卖完毕,然后又收购了当地的土特产返程。

  到内地城池之后转手将这些土特产卖掉,然后收购各式器皿,以及在北齐畅销的各类织物,掉头又去北齐高价出手。

  别家的商队大多都把从边地购买到的石炭、石油和盐运送到内地繁华富庶的城池,高价售卖,然后低价收购生丝、粮食、精美瓷器乃至琉璃等物贩到北齐。

  对这样的商队,褚音便采取高价收税进行保护的策略,而且要检查他们是否夹带私货。

  譬如做工精良的兵器,都是要截留,并且严重惩罚和警告的。

  北齐物资匮乏,所以从内地贩卖任何货品都是能获利的,但若为了牟取暴利,不惜牺牲大周的利益,褚音便要严惩不贷。

  等她回到军营,中秋节都已经过完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宝书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和侯爷互穿后,他宅斗上瘾了,和侯爷互穿后,他宅斗上瘾了最新章节,和侯爷互穿后,他宅斗上瘾了 宝书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宝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