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化城,一座象征意义大于实际作用的府城。

  城高六丈,外有护河,内有瓮城,标准的大城配置,在户百姓十七万有余,多为军退屯民,城外十五处有一大市,豪商云集,货品百样,比襄阳市集都热闹。

  城门处,有戴甲巡检五人,皆为军卒。

  光化城本是军城,后而演为大城,但军制仍在,城中守卫是固封山砦官的人马,与府县是两个体系。

  故而城甲巡查的很严苛,很少有不明来历的人入城,城中百姓也得安乐。

  “站住!什么人?从哪来?”

  入城税在淳佑改制中也取消了,除军建桥梁,军建栈道外百姓通行一律不得收税。

  当然砦官是不会白白出力的,府县有征调用度是要出钱出粮的,城甲们也能从吏员手中得到好处,是为灰色,却无禁止。

  “胡三,吕堰驿辅兵,来送公文的。”

  胡三拿出身份凭信交与城甲查验。

  胡三也是北退屯卒,昔年在禁军骁将夏贵营中受训,后夏贵随军北调山东,胡三生了夜盲疾,被退到襄阳屯田,之后安插到吕堰当辅兵,一干就是十几年。

  “速速入城。”城甲还了凭信,喝斥胡三。

  胡三心中骂了一句直娘贼,快步入城。

  光化街道宽敞,两侧阁楼林立,生意买卖红火,很是热闹。

  过了三五街坊,胡三到了县衙。

  光化是典型的府县内城,整个光化军就这一座大城,府衙自然也在此地,而且与县衙并排而坐,坐北朝南。

  “胡老哥,又来送公文啊。”

  县衙门外有衙卒立岗,这些衙卒和解子,牢子,辅兵一样属于三等吏中的役人,区别于临时征召的苦役,他们都是长期固定的役人,每月无俸银,却有俸粮,而且薪酬不低,与公吏相差不大。

  “四郎执勤啊,辛苦辛苦。”

  胡三拱手上前,熟络的打着招呼。

  “老哥只管进,完了公事,我等细谈。”

  衙卒是县衙的门面,都是机灵之人,人话鬼话都说得。

  “好好。”

  胡三从正门入衙,走左侧门去了后堂,后堂有三个厢房,对应的是三位押司,胡三没有资格入内,只得再走后院,寻贴司。

  贴司为贴司公差,掌管县中文贴,下设一手分,管坐堂,处理来往接持。

  “拜见常手分。”

  胡三入房对着木案端坐之人一拜。

  “起来吧。”

  常举文,贴司手分,公差助理,为县衙吏,位同乡手书。常举文的叔父原为襄阳屯田佐官务事,从八品。改制后为光化府衙孔目,也是根红苗正。

  虽说手分与乡手书同级,但地位有天壤之别,一个在县,一个外放,宠幸多少不必多言。

  “手分,有襄阳公文呈上。”

  胡三躬身递上公文,在胡三眼中这位文人公吏的威势堪比原来的县官,不敢有丝毫怠慢。

  “走何递?”

  常举文拆开蜡封,展卷一观。

  “步递。”

  “嗯。”

  常举文点头间眉目微皱,而后脸色愈发阴沉。

  胡三也觉察到气氛不对,身体伏低。

  “襄阳驿用何递?”

  “步递。”

  常举文立马起身,大步向前院而去,留下胡三在原地不知所措。

  半个时辰后,两位衙卒入了贴司房,直接上手要擒胡三,胡三吓的连连后退。

  “二位,这是何故啊?”

  “胡三对不住了,县尉有令,你暂时回不去了,先去牢中待几日。”

  “冤枉啊,某就是个送信的,从未犯法啊?”

  “这就由不得你了,走吧!给你提个醒,身上的钱财可要备好了,牢子们不比我们,凶狠的紧,好进不好出。”

  “冤枉啊!”

  胡三被拖出了衙堂,常举文和押司张远去了知县办公之所。

  “明公,出大事了!”

  张远,字仲遥,县中三押司首席,掌签押、收发、保管县中公务文案。其祖父是原安丰知军事,挂过秘阁修撰,妥妥的从六品,但改制后迫于朝廷压力告老还乡,为其子嗣留了个出仕的机会。

  “何事?”

  陆之逸,字文仙,绍兴府人氏,陆放翁同族,淳佑六年进士,修史三年,外放襄阳屯田机宜,在职多有农事策,今年春拔为光化知县事,授文林郎。

  “襄阳议市文书到了,走的是步递。”

  议市文书,为调控市场,统一两地物价,以防商人谋利的重要财斌件,一般是走马递,特别重要的也走急脚递。

  “此事也不是第一次发生了,将具体情况上报府衙,自有府衙向襄阳知府问责。”

  陆子逸此时的和光同尘,完全是得了头破血流的教训,陆文仙刚来光化时就遇到了这种情况,积极奔走上报,甚至动用了屯田使的关系去问责襄阳知府,但结果是三方反问责,不仅光化知军、襄阳知府出面出函,连屯田使也怪他初到光化,不识大局,闲事多管。

  “明公,这一次不同了,是粮价变动!”张远咬字很重,说的很慢。

  陆之逸刚想端茶杯,闻言一惊,将茶水打翻在地。

  “多……多少?”

  “一贯一石。”

  陆子逸大惊,起身大步向外,口中连连念着:“误大事了,误大事了。”

  原本秋收粮价降低是常事,两地异价也是常事,但光化不同。

  月前,北军购粮于光化,在墟市买走了五十万石粮草,三天前送粮队伍从光化出发,此时已在南京路境内。

  五十万石啊!

  这就意味着北军多花了五十万贯钱从墟市购粮,一切操作由光化军出面进行,难辞其咎。

  “先去府衙禀明情况,本县怀疑有人从中作梗。”

  事件太大了,瞒是瞒不住的,如今北军各部沉兵大同,正是用粮之际,出了这事绝对会加剧军方与地方矛盾,至于墟市买卖,人家商人随行就市,以官府定价为准,如若追粮,无异于官府自己打脸。

  行至衙门,陆之逸停了下来。

  “张远。”

  “明公吩咐。”

  “去墟市金玉黄商行找黄知信,就说本县在万琼楼摆宴,请黄大官人务必前来一聚。”

  “是,明公。”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宝书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扶宋从皇帝住我家开始,扶宋从皇帝住我家开始最新章节,扶宋从皇帝住我家开始 宝书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宝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