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应该尽早离开天牢,享受公子哥儿般的悠闲生活。”

  ……

  听到老师调侃,扶苏恢复了神智。

  苦笑了一声,他拱手道:

  “江师如此尽心竭力地教导,学生如果仍然不解其意,那真比禽兽还要愚钝。”

  “请江师放心,我已经大致听明白了。”

  “您的心血不会白费。”

  见状,江辰满意地点了点头。

  虽说他在牢中闲来无事才开始讲解,

  但如果教了这么多遍仍不能让学生理解,

  未免太过让人沮丧。

  ——当然并非因扶苏每日送来的三餐和美酒所致……

  “关于刚才所说的考核制,还有些疑惑之处,请老师继续指点。”

  扶苏诚恳拜求,垂首行礼。

  江辰见状,并未动怒,

  因在这秦汉时期确实没有考成制度的概念;

  听不明白也在情理之中。

  “既然如此,让我再详细解释考成制度吧。”

  “考成制度,又称考成法,名字随便你喜欢哪种称呼都行。”

  “初期分封六国贵族时,给他们的职位不可过多,权力不宜过重。”

  “但当这些六国贵族逐步真心臣服、融入大秦时,情况将要发生变化。”

  “毕竟,老秦人的数量本来有限。”

  “将来要治理这样幅员辽阔的大国,势必要吸纳原六国之人协助管理。”

  那么该如何控制与评估他们是否能够占据更多重要的职位呢?

  这时考成法的重要性便体现出来。

  “此前提到过的几方面评价标准——政绩、百姓的反馈、同僚的评价以及御史暗访等等;今后若还不够详尽,亦可继续增添补充条款。”

  “总之不要嫌麻烦。

  考成法对日后大秦 ** 质量至关重要。

  这点改日再细细讲。”

  “目前先谈谈这几项评价内容如何评判优劣:例如可把考成分做三个等级。”

  “最差为‘庸’,这毋庸赘述;一旦评定为‘庸’即贬职处分。”

  “居中的称作‘平’。

  此类官员职务不变;但若有连续两个任期评分为‘平’,也要适当降级。

  防止他们只求敷衍了事。”

  对于这类无所作为者,必须清除出局!

  最后是‘良’级别的官员,顾名思义是指各方面表现均佳者。”

  总结并举例说明:“就像我之前说的那样:‘庸’表示极度失职,直接被解职处理; ‘平’则表示业绩普通,如果多次都是这一成绩就应当调岗以避免懒散工作风气蔓延;

  而‘良’就意味着该官员的工作成效不错、受到了公众的好评等。

  "

  “对于那些愿意为大秦付出、为百姓谋福的六国官员,我们自然应该予以嘉奖和提拔。”

  “这种考核制度应当形成常规。”

  “不仅要针对六国官员,所有秦人官员也一并适用。

  只有如此,才能确保官员的品德和能力始终优秀。”

  “这样做也有助于巩固大秦的根基,使其更为稳固。”

  “然而,考核的时间间隔不宜过短,否则不足以看出一个官员是否能真正带来变化。”

  “时间也不能太长,否则容易让官员与地方上的乡绅和商人形成勾结。”

  “大约每三年考核一次最为适宜,时间适中,能兼顾效率和公平。”

  “这就是我的想法,你听明白了吗?”

  江辰望着一直思考的扶苏问道。

  扶苏猛地抬起头,眼神中满是坚定。

  他恭敬地说:“学生明白了!江老师的智慧,真是让人惊叹不已!”

  “如果我们按照江老师的方法收服六国贵族,再实行这套考核制度,未来的大秦必定会更加繁荣昌盛。”

  “二世而亡的历史也将不会重演,大秦定将千秋万代地延续下去。”

  “为了大秦江山和千百万子民,学生愿代替大家感谢江师!”

  ……

  江辰心里想:又是这套。

  这个扶苏每次都是这样,动辄提起列祖列宗,现在竟然还要代表全秦国人民感谢我?

  小伙子还挺有面子功夫啊!

  关于他说大秦不会二世而亡,这确实是一个进步;

  但要说大秦会永久传世?

  这一点江辰觉得还是有待商榷的。

  尽管阻止了短命的命运,这是值得庆祝的,但是历史发展的轨迹是难以彻底改变的。

  不过这些想法就不必说出来打击年轻的士气了。

  出了天牢,嬴政感受到轻柔的秋风拂面,心情舒畅。

  那曾经让他头疼的六国贵族问题终于在江辰的建议下找到了解决方法。

  这一潜在的巨大隐患总算是可以化解了。

  然而欣喜之中仍有一些不甘心:自己苦思冥想了整整一天一夜,也没能找出好的办法;

  怎么到江辰这里,寥寥几语就有了答案?

  作为大秦始皇帝,横扫六国,统一天下,改革制度,统一文字和度量衡——难道这些都比不上江辰吗?

  但他又想起了这几天里从江辰那里学到了很多,看着蒙毅对江辰敬佩的目光,

  以及那不孝的儿子扶苏居然也开始崇拜起江辰来。

  尽管心中仍有些失落,但他不得不承认:

  或许,真的是比不上江辰。

  罢了,跟那种天生聪慧的人相比本来就没有意义。

  自己是大秦始皇帝,功勋卓着早已超越三皇五帝。

  何必去跟这么年轻的江辰比较?

  那是以强欺弱。

  想到这里,嬴政的心情又重新愉快起来。

  嬴政带着蒙毅以及几名虎贲卫士,径直朝咸阳宫而去。

  ……

  始皇帝离去之后,天牢中依旧静谧。

  今日讲学结束后的江辰已经躺在稻草堆上休息,闭着眼似乎进入梦境。

  而对面的囚室前,扶苏正专注地在竹简上镌刻文字:

  “儿臣扶苏,恭祝父皇安康。

  入狱已过半月,在这昏暗无光的地方,儿臣有空反思过去与父皇争执的时刻。

  心境平静后,儿臣有了不一样的体会:以前质疑父皇之策时,实乃年少无知;父皇的举措都是为大秦万世之业考虑,令儿臣深感羞惭。

  ……近日,儿臣反复思考,如何将六国贵族收归麾下以减少对大秦的抵触之心,终于有了些许思路,现愿呈此谏言与父皇知。”

  ……

  与此同时,在关中的大地之上那座宛如盘踞黑龙般的咸阳宫内,始皇帝归来并迅速发布了一道命令,整个咸阳城随即忙碌起来。

  不到一个时辰的时间,所有的三公九卿匆匆赶到宫殿。

  章台宫外,李斯目睹一个个同事快步赶来,内心疑虑丛生:

  陛下为何如此急召?想必是出了大事?然而,左丞相李斯为何竟毫无所闻?

  突然想起之前皇帝提及的一位关于中原农耕文明与北境游牧部族关系,并给出平息匈奴威胁方案的人才——那位被皇帝称为绝世聪慧的人物。

  莫非是与此有关联?

  他陷入沉思之中,连身边陆续抵达的同僚问安也没注意到。

  没过多久,所有大臣均到齐,在李斯和武成侯王翦的带领下向章台宫进发,步伐整齐地穿过庄严宏伟的皇宫大殿,恭敬无比。

  堂陛之上的嬴政穿着象征至高无上的冕旒衮服。

  朝臣们感受着他散发出的肃杀气氛无人敢直视。

  无论是身居高位的李斯还是威名远播的老将军王翦也不例外。

  众人来到水桥前列队,一同拜倒在始皇帝面前,喊道:“臣等参见陛下!”

  嬴政神情如故难以捉摸,眼神扫过下方百官群,他深知虽然灭掉了其他六国,一统华夏,但如今的朝堂依旧有着大量源自于旧国之人,这使他不得不警醒——若想让秦朝长治久安,则需尽快将那些六国贵族纳入帝国大家庭。

  想到这里,他挥了挥袍袖,低沉地开口。

  “起身吧。”

  “臣等感激陛下洪恩!”

  众朝臣手持笏板,缓缓站直身体,但没人敢正眼看向龙椅上的 ** 。

  嬴政对他们的谨小慎微早已习以为常。

  即便是他自己的子女,也无不敬畏有加。

  唯有扶苏,那个深受儒家影响的长子,常常公然质疑他的决策。

  “自大秦统一以来,已过一年有余。”

  “今年,朕调派了五十万大军南征百越,迁移数十万犯人及百姓到北境修建长城抵御匈奴。”

  “江山已现安定之势,逐步走向和平。”

  “老百姓不再饱受春秋战国时期连年战争的苦难。”

  “这一切,既是诸位大臣与勇士们的功劳,也是我大秦雄师的努力成果。”

  “来人,奉酒!”

  “朕与众卿同饮共贺!”

  始皇帝话音未落,身着宫廷服饰的宫女们手捧木盘步入殿堂。

  待群臣接过酒杯后,嬴政缓缓起身,左手轻抚腰间的天子剑太阿剑柄,右手举起玉樽。

  “共饮此杯!”

  他说得低沉而坚定。

  随即衣袖掩住视线,一杯尽饮。

  臣下见状纷纷高呼:“恭祝大秦昌盛,恭祝陛下龙体安康!”

  紧接着,他们也纷纷以袖掩口,一干而净。

  殿内一时之间弥漫着一片豪情壮志的气氛。

  嬴政将酒杯交还给侍女,再次跪坐于案牍之后,威严道:“如今山河安定。”

  “朕由衷期望六国遗民能真心融入大秦。”

  “这片江山,并非独属朕一人所有,也非仅是大秦疆域,而是天下人的天下。”

  “亦为六国民众所共享!”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宝书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秦:从扶苏狱友到帝师,大秦:从扶苏狱友到帝师最新章节,大秦:从扶苏狱友到帝师 宝书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宝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