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我说的话,你信就信,不信我也不强求。”

  听到这话,扶苏连忙低头行礼,“江师所言,学生自然相信。”

  “将卿就是这德行,请江师莫要与其计较太多。”

  江辰不置可否地点头,“行了,我们继续刚才的话题。”

  “是,江师。”

  嬴政目睹这一切,心里感慨万分。

  觉得自己把蒙毅安排到天牢里的决定,真是太英明了!不过,这样做会不会显得有些过火呢?万一真的惹怒了江辰,自己以后该怎么应对?

  一边是深受三代仕秦、备受自己信任的蒙毅;另一边则是才华横溢、提出无数稳固大秦根基建议的江辰。

  如果他们之间产生了矛盾,自己该偏向谁?

  嬴政沉思良久,终于豁然开朗。

  这是个问题吗?这不是显而易见的吗?

  无论如何,必定会选择江辰。

  毕竟,江辰对于大秦的重要性和不可或缺性无可替代。

  蒙毅,应该能理解朕的用意吧?就算一时不能理解也没关系。

  朕会让他明白的。

  总之,江辰必须为大秦所用。

  这一点绝对不能改变,更不可能动摇!

  可怜的蒙毅完全不知刚才自己的言行让始皇帝暗暗下定了一个决心——把自己牺牲掉也在所不惜。

  不过即使知道了,恐怕也没什么用处。

  正如嬴政心中所想:蒙毅,你能理解朕的用心吗?不能理解也无妨,再好好想想。

  “只依靠经过改革的儒家来治理大秦天下,恐怕只是一厢情愿罢了。”

  江辰缓缓说道。

  “因为绝对的权利必然会滋生绝对的**!”

  “暂且不论改革后的儒家是否能让大秦更加稳固。”

  “光是从你想象中单凭儒家治理大秦来说,相当于给予了儒家至高无上的地位,使其成为百家之首。”

  “想想,即便是诸子百家争鸣的时代,儒家内部也是藏污纳垢。”

  “如果让他们掌握了绝对权力后压制其他学派,独霸天下,是否会变本加厉?”

  扶苏皱了皱眉,“可是,我们可以改革儒家,纠正其良莠不齐的现象。”

  “或许……他们不会那么做的……”

  江辰伸出一只手,制止了他接下来的话,摇了摇头说道:

  “古人云:‘天下之人,皆为利而来;天下之乱,皆为利而起。

  ’这句话直到今天你还是未能参透。”

  “正因为如此,你始终无法真正看穿人性中的恶。”

  江辰的神情愈发认真,严肃地接着道:“让我最后一次明确告诉你:逐利是人的本性!”

  “当你拥有巨大的利益时,若有人想从中分得一杯羹。”

  “你会袖手旁观吗?”

  他的语气中充满了否定,“绝不可能!只要你还为人,你就永远不可能置身事外。”

  “如果仅仅依靠改革后的儒家治理江山,无异于养了一头初生的小老虎。”

  “开始时它温顺无害,然而随着时光流逝,小虎会成长为森林之王,威风八面。”

  “到那时你会发现已经难以控制这头猛兽了。

  即使你想补救,也已悔之晚矣。”

  “名为欲望的野兽,绝不会允许任何势力或事物危及它的利益。”

  如同之前说过的秦朝勋贵阶级固化一般,他们一旦拥有的财富与地位受威胁,定会毫不留情地动用一切手段自保。

  想到这里,扶苏心中不禁泛起一阵无力感。

  尽管自己想要反驳老师的论断,却发现每一句话都无可辩驳,因为——这些话句句在理。

  尤其是关于人性的部分。

  他早已不是那个只会死抱圣贤书的年轻儒生了。

  回想当初父皇颁布招揽六国贵族和实施考核政令时,朝堂上下掀起的一片强烈 ** ,并齐跪章台宫以示抗争便是一例。

  当自己的切身权益受到挑战甚至面临损害时,那些受益者所展现出的力量究竟有多强大……

  要是没有父亲的决断和支持,又或是自己提出的借力 ** 之法。

  怕是那两道关键政令至今也无法顺利推行。

  此时,扶苏内心深处涌起一丝沮丧,每一场与老师的辩论,最终总是以自己的失败告终。

  罢!或许真是自己太过幼稚了,比起老师实在太过鲁钝。

  他叹了口气,恭敬地拱手对面前的老师说:“感谢江师教诲。”

  “不必如此客气,”

  江辰不以为然地摆手道,随后补充:“但我们需要思考一下另一个问题,改革后的儒家真的能有效地辅助大秦治理好国家吗?”

  扶苏闻言苦笑了几声。

  这一次,他没有冒昧提出己见。

  经历太多次被打脸,他已经不敢再轻易发表意见。

  “恳请江师指教”

  江辰略显惊讶地看着他,暗自思量自己刚才是否过分打击了学生。

  然而为了尽责传授真知,在某种程度上对学生造成冲击也在所难免。

  如果连这点承受力都没有。

  那就不要再谈什么延续秦朝国运、军队制度改革乃至儒家变革了,还是早点休息去吧。

  江辰问:“儒家的核心主张究竟是什么呢?”

  “仁、恕、诚、孝是他们一直推崇的四个方面。”

  他补充道:“但之前的儒家,却常被视为虚伪:假仁、滥恕、伪诚、愚孝。”

  接着他说:“改革之后,如果儒家真的能做到这些原则并以此教育百姓。”

  “那对君王来说无疑是一大利好。”

  “毕竟,他们似乎总是倾向于引导百姓无知从命。”

  “所谓‘民可使之由之,不可使之知之’正是如此。”

  “这种做法的结果只会让民众变得像温顺的羔羊,失去斗志。”

  “失去了华夏民族的战斗精神。”

  “北方边境有匈奴虎视眈眈。”

  “倘若全民都成为儒家理念熏陶下的顺民、温顺的小绵羊,”

  “如何抵挡北方游牧民族?”

  他问道:“为什么之前我们费心推行3.5军功晋升制度的改革?”

  “不就是希望激励底层士兵奋勇杀敌,重现当年横扫六国的辉煌嘛?”

  “可你一面想着用儒学改造百姓为顺民,一面又指望激发军力提升战力。”

  “这两者显然互相矛盾,简直是多余的浪费。”

  他接着讲:“单纯依靠儒学治国虽能换来国内稳定和顺民。”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宝书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秦:从扶苏狱友到帝师,大秦:从扶苏狱友到帝师最新章节,大秦:从扶苏狱友到帝师 宝书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宝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