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周大人有郡主的请柬或公文吗?没有的话卑职只能请您出去......”
要是就这么让周学仁大摇大摆地闯进去,周学仁会怎么样不好说,但在外面站岗的卫兵肯定会背上“渎职”的罪名。
因此虽然周学仁身居高位且来势汹汹,卫兵们没人敢推他出去,但还是硬着头皮用身体拦在他面前。
“放肆!本官可是南京的兵部侍郎!你们的将官是谁!”
但周学仁也不肯轻易退让,刚刚得到的那个消息实在过于震撼,他必须立刻核实!
“外面怎么这么吵?”
双方在官邸外的争吵惊扰了里面
侍女一见是
“这不是周大人吗?郡主吩咐过了、你一来就可以直接直接进去,你们放他进来吧。”
得了郡主
侍女朝也不管周学仁,提起裙摆朝着
“郡主殿下!兵部的周大人过来啦!”
周学仁见状,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心又往下沉了几分。
他喜的是郡主还老老实实呆在官邸里,这就说明她应该还在寻找将账本送出去的方法,否则侍女见自己前来不会这么喜出望外;
忧的是,大明此时的男女大防还相当严重。
莫说宗室,就算是去见寻常大户人家的小姐、礼节也会相当繁琐,不是至亲世交休想见到小姐本人。
而像他这样的男性文官,居然可以在大庭广众之下直接走进郡主的居所、去拜见郡主本人!
这足以说明怀仁郡主对尽早北上的迫切和渴望,看来那个消息十有八九是真的了......
周学仁快步跟在侍女身后、走入官邸正堂,
怀仁郡主朱翊铃坐在月白
“周侍郎,是不是护送我上京的船队准备好了?”
周学仁念头微转,直接询问的话朱翊铃多半不会承认。
想把他需要的信息套出来,还得使点手段。
于是周学仁面色微沉、故意作出一副沉痛的样子摇了摇头。
“暂时还不行,这两个月里沿海地区倭患异常严重,倭寇舍弃了上岸洗劫、转而报复性地袭击来往客船制造恐慌,水师清剿海域还需要不少时间;
北方则有南漳贼李自成造反,几十万大军在战场上厮杀,难免有几股残兵败将逃出来见人就抢,被那些溃兵撞上也相当不妙……”
周学仁絮絮地念叨着,他的借口听上去是如此合情合理,以至于朱翊铃虽然明知道对方在敷衍自己,却还真找不出什么破绽。
“这可怎么办......父王还在贼人手中,我必须尽快面呈圣上啊......”
朱翊铃不甘地握紧双拳,她其实不怎么担心自家父王的安危,祝广昌虽然不是什么好人、但起码是个头脑清醒的人;
只要不发生直接的利益冲突,这种人是不会轻易开杀戒的,考虑到祝广昌本人强烈的招安愿望,父王在他那里反倒十分安全。
但账本的事她又不能明说,眼下只好拿这件事当作借口、试图说服周学仁帮助自己北上。
周学仁眼中精光一闪,他就等着朱翊铃这句话呢。
“虽然殿下暂时无法北上,但若是有书信、信物之类的小物件要上呈御前,下官还是可以安排快马千里加急送到京中去。”
“......周大人好细腻的心思,竟然知道我有东西要上呈御前?”
朱翊铃下意识地摸了摸手边的锦盒,看向周学仁的眼神也不由带上了几分警惕。
周学仁这话是什么意思?他知道自己手上有账本了?
晋商可不是什么寻常豪商,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地资助本地学子、买通大小官员,为山西出身的官员在朝中铺路,朝中早已形成了一股名为“晋党”的派系。
内阁辅臣张四维就是朝中晋党的代表人物,甚至有传言称“张四维就是张居正之后的下一任首辅”,晋党在朝中的势力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不知多少官员都想方设法地去讨好晋党谋求升迁,万一这份账本被那些利欲熏心的人截获、拿去向晋党献媚,那她朱翊铃可就成大罪人了!
周学仁淡然地笑了笑,他在大明官场混迹这么多年,怎么可能被一个小姑娘抓住马脚。
“虽然殿下是被贼人挟持到南京来,但朝廷自有法度在此,您急着上书解释也是常理。”
有朱棣这么个勤王勤到皇位上的“珠玉”在前,大明对地方藩王的管束监视极为严苛,无诏不得离开封地就是其中之一。
而文官们对宗室也相当不待见,除非是福王那种特别受天子宠爱的藩王,否则但凡被抓到什么过错,地方范围立刻就会被文官们弹劾地妈都不认识。
眼下襄王父女虽然是被贼人挟持到南直隶来的,但非要说起来、还真算是“未经许可擅离封地”,保不齐就有哪个没皮没脸的御史就此发难,朱翊铃急着上书也很正常。
见周学仁已经帮自己找好了借口,朱翊铃不由松了一口气、干脆承认这个说法。
“......确有此事,只是如果不能亲自北上面见圣上,我很担心运送途中的保密......”
“殿下请放心,朝廷对于机密物件的递送有严格的规定,除特制的铁盒保存外,还会有留有清晰印章的火漆封住信口,这样任何拆开信件的行为都会留下明显的痕迹。
任何私拆机密信件的行为都是重罪!如果郡主不放心,下官可以在您面前将它封好。”
“......那就拜托周大人了。”
看着眼前有理有据、大义凌然的周学仁,朱翊铃犹豫许久,终于还是缓缓从锦盒中取出那本账簿交给他。
谁不愿意相信规章制度呢?这个帝国二百年来一直是这样运行下去的。
就算周学仁真有什么小心思,在如此严密而完善的法度之下、想必他也玩不出什么花招。
当着朱翊铃的面,周学仁按照官方流程用火漆封住包裹账本的纸袋、并赶在火漆凝固之前盖上清晰的印章,又用特制的铁盒将它锁了起来,而后在朱翊铃的目送下转身离去。
走出官邸后、周学仁终于放松下来,他钻进轿子里掏出铁盒,熟门熟路地拿出钥匙将铁盒打开。
一直跟在他身后的仆从都看傻了眼,目瞪口呆地扭头看向周学仁。
“不是说有规定不能拆吗......”
“第一天看你家老爷当官?”
周学仁颇为诧异地瞥了仆从一眼,而后随手扯掉封住信口的火漆、像扔垃圾一样嫌弃地把那些残渣抖掉,丝毫不在意账本上留下的痕迹。
规矩归规矩,但没人监督落实的规矩那就是个屁!
朱翊铃还是太年轻了,没有六部的批文、没有自己的书面担保,她怎么就敢把东西直接交给自己的?走出这扇门之后、谁还能证明是他周学仁拿走了账本?
只有那些家境优渥、却又没有优渥到足以进入朝廷的人,才会对大明抱有美好的幻想。
至于真正为朝廷服务过的那些官员,他们都知道这个皇朝已经腐朽到了何等程度,并毫不介意地利用这些漏洞为自己和亲族谋取私利。
要是就这么让周学仁大摇大摆地闯进去,周学仁会怎么样不好说,但在外面站岗的卫兵肯定会背上“渎职”的罪名。
因此虽然周学仁身居高位且来势汹汹,卫兵们没人敢推他出去,但还是硬着头皮用身体拦在他面前。
“放肆!本官可是南京的兵部侍郎!你们的将官是谁!”
但周学仁也不肯轻易退让,刚刚得到的那个消息实在过于震撼,他必须立刻核实!
“外面怎么这么吵?”
双方在官邸外的争吵惊扰了里面
侍女一见是
“这不是周大人吗?郡主吩咐过了、你一来就可以直接直接进去,你们放他进来吧。”
得了郡主
侍女朝也不管周学仁,提起裙摆朝着
“郡主殿下!兵部的周大人过来啦!”
周学仁见状,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心又往下沉了几分。
他喜的是郡主还老老实实呆在官邸里,这就说明她应该还在寻找将账本送出去的方法,否则侍女见自己前来不会这么喜出望外;
忧的是,大明此时的男女大防还相当严重。
莫说宗室,就算是去见寻常大户人家的小姐、礼节也会相当繁琐,不是至亲世交休想见到小姐本人。
而像他这样的男性文官,居然可以在大庭广众之下直接走进郡主的居所、去拜见郡主本人!
这足以说明怀仁郡主对尽早北上的迫切和渴望,看来那个消息十有八九是真的了......
周学仁快步跟在侍女身后、走入官邸正堂,
怀仁郡主朱翊铃坐在月白
“周侍郎,是不是护送我上京的船队准备好了?”
周学仁念头微转,直接询问的话朱翊铃多半不会承认。
想把他需要的信息套出来,还得使点手段。
于是周学仁面色微沉、故意作出一副沉痛的样子摇了摇头。
“暂时还不行,这两个月里沿海地区倭患异常严重,倭寇舍弃了上岸洗劫、转而报复性地袭击来往客船制造恐慌,水师清剿海域还需要不少时间;
北方则有南漳贼李自成造反,几十万大军在战场上厮杀,难免有几股残兵败将逃出来见人就抢,被那些溃兵撞上也相当不妙……”
周学仁絮絮地念叨着,他的借口听上去是如此合情合理,以至于朱翊铃虽然明知道对方在敷衍自己,却还真找不出什么破绽。
“这可怎么办......父王还在贼人手中,我必须尽快面呈圣上啊......”
朱翊铃不甘地握紧双拳,她其实不怎么担心自家父王的安危,祝广昌虽然不是什么好人、但起码是个头脑清醒的人;
只要不发生直接的利益冲突,这种人是不会轻易开杀戒的,考虑到祝广昌本人强烈的招安愿望,父王在他那里反倒十分安全。
但账本的事她又不能明说,眼下只好拿这件事当作借口、试图说服周学仁帮助自己北上。
周学仁眼中精光一闪,他就等着朱翊铃这句话呢。
“虽然殿下暂时无法北上,但若是有书信、信物之类的小物件要上呈御前,下官还是可以安排快马千里加急送到京中去。”
“......周大人好细腻的心思,竟然知道我有东西要上呈御前?”
朱翊铃下意识地摸了摸手边的锦盒,看向周学仁的眼神也不由带上了几分警惕。
周学仁这话是什么意思?他知道自己手上有账本了?
晋商可不是什么寻常豪商,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地资助本地学子、买通大小官员,为山西出身的官员在朝中铺路,朝中早已形成了一股名为“晋党”的派系。
内阁辅臣张四维就是朝中晋党的代表人物,甚至有传言称“张四维就是张居正之后的下一任首辅”,晋党在朝中的势力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不知多少官员都想方设法地去讨好晋党谋求升迁,万一这份账本被那些利欲熏心的人截获、拿去向晋党献媚,那她朱翊铃可就成大罪人了!
周学仁淡然地笑了笑,他在大明官场混迹这么多年,怎么可能被一个小姑娘抓住马脚。
“虽然殿下是被贼人挟持到南京来,但朝廷自有法度在此,您急着上书解释也是常理。”
有朱棣这么个勤王勤到皇位上的“珠玉”在前,大明对地方藩王的管束监视极为严苛,无诏不得离开封地就是其中之一。
而文官们对宗室也相当不待见,除非是福王那种特别受天子宠爱的藩王,否则但凡被抓到什么过错,地方范围立刻就会被文官们弹劾地妈都不认识。
眼下襄王父女虽然是被贼人挟持到南直隶来的,但非要说起来、还真算是“未经许可擅离封地”,保不齐就有哪个没皮没脸的御史就此发难,朱翊铃急着上书也很正常。
见周学仁已经帮自己找好了借口,朱翊铃不由松了一口气、干脆承认这个说法。
“......确有此事,只是如果不能亲自北上面见圣上,我很担心运送途中的保密......”
“殿下请放心,朝廷对于机密物件的递送有严格的规定,除特制的铁盒保存外,还会有留有清晰印章的火漆封住信口,这样任何拆开信件的行为都会留下明显的痕迹。
任何私拆机密信件的行为都是重罪!如果郡主不放心,下官可以在您面前将它封好。”
“......那就拜托周大人了。”
看着眼前有理有据、大义凌然的周学仁,朱翊铃犹豫许久,终于还是缓缓从锦盒中取出那本账簿交给他。
谁不愿意相信规章制度呢?这个帝国二百年来一直是这样运行下去的。
就算周学仁真有什么小心思,在如此严密而完善的法度之下、想必他也玩不出什么花招。
当着朱翊铃的面,周学仁按照官方流程用火漆封住包裹账本的纸袋、并赶在火漆凝固之前盖上清晰的印章,又用特制的铁盒将它锁了起来,而后在朱翊铃的目送下转身离去。
走出官邸后、周学仁终于放松下来,他钻进轿子里掏出铁盒,熟门熟路地拿出钥匙将铁盒打开。
一直跟在他身后的仆从都看傻了眼,目瞪口呆地扭头看向周学仁。
“不是说有规定不能拆吗......”
“第一天看你家老爷当官?”
周学仁颇为诧异地瞥了仆从一眼,而后随手扯掉封住信口的火漆、像扔垃圾一样嫌弃地把那些残渣抖掉,丝毫不在意账本上留下的痕迹。
规矩归规矩,但没人监督落实的规矩那就是个屁!
朱翊铃还是太年轻了,没有六部的批文、没有自己的书面担保,她怎么就敢把东西直接交给自己的?走出这扇门之后、谁还能证明是他周学仁拿走了账本?
只有那些家境优渥、却又没有优渥到足以进入朝廷的人,才会对大明抱有美好的幻想。
至于真正为朝廷服务过的那些官员,他们都知道这个皇朝已经腐朽到了何等程度,并毫不介意地利用这些漏洞为自己和亲族谋取私利。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宝书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天子的造反日常,大明天子的造反日常最新章节,大明天子的造反日常 宝书网!
宝书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天子的造反日常,大明天子的造反日常最新章节,大明天子的造反日常 宝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