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之后,张居正的生父终于还是没能挺过这个寒冷的冬天,终于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张父病亡的消息一传来,户部侍郎李幼孜没有任何犹豫,立刻拿出自己早就准备好的题本上书,请求朱翊钧亲自下诏挽留张居正,允许他夺情视事、不必回乡丁忧。

  大明朝讲究孝道,而孝道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丁忧”:如果父母去世,在朝为官的官员就必须弃官回家,为父母守满三年的孝再出来当官。

  三年守孝期对任何官员的仕途都是致命的,朝廷不可能空置一个官职等你整整三年,而政治上的人情冷暖也撑不住整整三年的缺位,不知多少前途远大的官员倒在了“守孝”上。

  但凡事都有例外,天地君亲师,这个“君”是要排在“亲”前面的,如果皇帝亲自下旨,夺去官员为父母尽孝的“人之常情”,这个官员就可以不必放弃官职回家守孝,这就叫“夺情”。

  显而易见地,“夺情”虽然可以让权臣保住权势、但同时也有着极高的风险,被“夺情”的官员一不小心就会被扣上“不孝”、“贪恋权势”的帽子。

  这在古代属于真正意义上的“社会性死亡”,很多文官宁愿自杀也不愿意背上这样的骂名。

  在确认张居正即使冒着不孝的骂名、也要死赖在首辅的位置上之后,反对派立刻行动了起来。

  张居正的生父病死乃是天赐良机,就算他们这次不能直接把张居正赶走,也一定要把“不孝”和“贪恋权势”的帽子扣死在张居正的脑袋上!先把他打成一个不忠不孝的人渣,接下来做什么都能顺利许多!

  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是吏部尚书张瀚,他坚持认为张居正应当丁忧,所以当朱翊钧让张居正夺情任职的圣谕到达吏部后,他直接就把命令给扣了下来。

  随后,张居正的学生吴中行、赵用贤接连上奏弹劾张居正,扬言就是张居正贪恋权势导致了彗星划过天空,他的贪婪将给大明带来无尽的灾难。

  与此同时,一群不知身份的人开始在燕京城中四处散布流言、张贴字画,鼓动民意和舆论逼张居正回乡守孝。

  后辈、学生、同乡,这是官场上构筑关系网最常用的几种手段,然而这三种人现在全都背叛了张居正,让人不由得联想到那句古话: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一时间,“首辅贪恋权势、威逼圣上、霍乱后宫”的谣言传遍了整座京城,他的威望和形象一落千丈,连与他同党的官员也纷纷开始疑神疑鬼、担心党内再出现叛徒,张居正陷入了极度的被动。

  这是一套相当凌厉的攻势,在原本的历史上,哪怕强势如张居正、面对这样的舆论攻势也只能暂避锋芒,请皇帝以圣旨强行挡下所有弹劾,再由皇帝挨个把那些最为激进的反对者流放、罢免。

  这样风波是过去了,但张居正从此也背上了“不孝”和“贪恋权势”的骂名,名声彻底臭了,他后期报复式的贪污和排除异己颇有点自暴自弃的意味。

  然而这个位面的张居正手握京察和审计调查署两件杀器,借着“彻查叛逆”这面大旗,他选择了主动出击,以铁腕和强权正面击碎这些反对者!

  由于审计调查署不是以纠察官场、而是以彻查叛逆为目的开展调查,因此这个部门的调查权限高得离谱,从家庭关系到财产来源、再到政治背景都能查上一查。

  张居正知道朝中没有大臣与义军勾结,但你不跟义军、倭寇勾结,你一辈子就没干过别的坏事?

  要是审计调查署在查案过程中,“不慎”发现这名官员以前有贪腐、疏忽、失礼等种种罪名,他们直接把档案递交到内阁、内阁再发送三法司审案也是很正常的。

  以大明官员的平均薪资之低和权力之大,绝大多数反对派都会倒在这一招“假道伐虢”之上。

  但总有那么一两个人不是出于党派纷争,而是因为道德、正义、传统等复杂的东西反对张居正,其中最让人感到棘手的就是礼部尚书张瀚。

  张瀚身为从一品的朝廷大员、本身就具有极强的号召力,而且他现在把持着吏部,直接从程序上就把“夺情”的流程给卡死,无论从哪个方面考虑都应该第一个解决他。

  当初张居正为了推行新政,很是在朝中提拔了一批党派不同、但能力过硬的官员,张瀚就因为他的清直耿介、能坚守原则被张居正看中,因此被破格提拔为吏部尚书为改革保驾护航。

  然而现在已经不是考虑能力和正义的时候了,既然张瀚的清直和耿介成了改革的阻碍,那就必须想办法把这块石头搬开!

  张瀚的棘手之处在于:他真的是个不贪污、不行贿的好官,审计调查署把他查了个底朝天都没查出什么有用的把柄,但又不能就这么放过他。

  那么问题就来了:要如何诋毁、攻击一个在道德上抓不到把柄的清官呢?

  家人。

  你自己没问题,你的妻子、兄弟、远房亲戚就一点问题都没有吗?一名朝廷要员少说得有十几号叫得上名字的亲戚,这些人真就没有一个借着那名官员的名义为自己牟利的?

  吏部尚书可是从一品级别的朝廷要员,而且手握官员任免升迁、考核责罚的实权,哪怕在六部之中也算是保二争一的实权部门。

  那些钻营的小人绝不会放过这么一块肥肉,他们在张瀚这里得不到好处,就会去腐化和拉拢张瀚的家人,以此和张瀚攀上关系、借吏部尚书的虎皮来为自己牟利。

  只要这些亲戚干过哪怕一件坏事,审计调查署就会顺藤摸瓜、牵扯到张瀚本人身上,从道德和法律两个层面把他拉下水。

  按大明官场的规矩,这种罪名虽然不足以将那名官员革职查办,但暂时把对方驱逐出官场、让他无法继续上疏攻击张居正已经绰绰有余。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宝书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天子的造反日常,大明天子的造反日常最新章节,大明天子的造反日常 宝书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宝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