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转向朱政,兴奋地说道:“麟儿,这土豆居然能产四十石,简直不可思议!真是神物啊!有了它,我大明百姓终于可以过上好日子了。以后也不会因为灾荒而饿死那么多人了!好啊,这是天大的喜事,更是青史留名的功劳!哈哈,今日我要痛饮几杯,庆祝一番!”

  看着老朱欢喜得像孩童一样,朱政也不由自主地笑了。

  但事情并未就此结束,接下来征讨倭寇才是他的真正目标!

  现在,土豆的高产量已得到证实,想必老朱不会对出兵倭国有任何异议,甚至可能比他还积极!

  与此同时,整个朝廷的文武官员和全国百姓得知此事后,必将齐心协力,达成前所未有的统一!

  因为对于当前粮食短缺的大明来说,土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简直如同降维打击般存在!

  于是,朱政笑着问道:

  \"爷爷,既然土豆的收成已得到证实,甚至远超预期!那么,对倭国用兵的事,您怎么看?\"

  话音刚落。

  正如朱政所料。

  这一次,老朱毫无犹豫。

  立刻挥手,果断说道:

  \"打,必须打!\"

  朱元璋目光凌厉,冷笑一声:

  \"区区小国,蛮荒之地,怎配拥有此等宝物?

  天赐之物却不取,必遭天谴!

  更何况,倭人素来野心勃勃,狂妄自大。

  不尊我大明教化,竟敢杀害使者,我早就想教训他们了!

  只是他们地处偏僻,孤悬海外。

  大明的心腹之患在北方,这才忍耐至今。

  但这等跳梁小丑,不让他们尝尝痛楚是不会知道害怕的!这次,我们就要一举渡海东征,消灭那些狂徒。

  以此彰显大明的赫赫威名,震慑四方异族!\"

  老朱语气坚定,充满必胜的信心!

  寥寥数语间,已经找到了出兵的理由!

  话语慷慨激昂,甚至带着几分后世愤青的味道!

  不过,老朱确实对倭国早有不满!

  大明军威所至,四方蛮夷无不屈服畏惧!

  唯有倭国,嚣张跋扈,不仅不臣服纳贡,

  还胆大包天杀害老朱派出的使者。

  而且经常骚扰沿海地区。

  以老朱的性格,早就想对他们动手了。

  只是,正如老朱所说,以往大明的全部精力都放在北方。倭国在所有人眼里不过是小病小灾。

  而且,孤悬海外,又有忽必烈失败的前例。

  既难攻打,又无大用,实在不值得!

  但现在却完全不同了!

  谁能想到倭国,不但有海量银子。

  更重要的是,还有土豆这样的神奇作物!

  甚至像朱政所说,还有比土豆产量更高的其他高产作物!有了这些,大明的实力必将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

  复兴汉唐盛世,指日可待!

  这是千秋万代的大好事!

  如此,老朱怎能错过!

  因此,老朱下了决心,要一次性解决倭国问题。

  最重要的是抢夺这些神奇作物!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此刻在老朱心中,

  即使北方的蒙古势力,也可以暂时搁置!

  征伐倭国,是头等大事!

  不过,国家大事,牵一发而动全身,不能因愤怒而轻启战端。

  打是一定要打的!

  但如何打,打完后怎么办,

  这些问题都需要深思熟虑。

  充分考虑所有因素,做好周全准备才行。

  当下,老朱冷静下来后,不禁细细思考,随后皱眉道:

  \"麟儿,倭国敢于与我大明对抗,

  虽然令人恼火,但也确有其底气所在!\"

  那个地方距离咱们大明非常遥远,想要前往还得出海航行,这实在不容易啊!当年元世祖忽必烈两次远征,都因天灾与风浪而受阻,最后无功而返,损失巨大,不得不慎重考虑。”朱政听后微微一笑,说道:“这件事您不必担忧,我早前派遣郑和出使海外,已经让他探查出了安全抵达倭国的海上路线,并了解了出海时的天气情况,这些他都已经了如指掌。有他在前面引导,必定能避开重蹈前元失败的覆辙!”朱老听到这话连连点头称赞:“好得很!好得很!乖孙真是有远见!以前我对您派郑和等人出海的事并未放在心上,如今看来,是我目光短浅了!”老朱听完顿时眼睛发亮,不住地点头夸奖。

  通过朱政带来的土豆以及关于倭国石见银山的情报,老朱也开始逐渐转变对海外的看法。他原先认为海外尽是荒蛮之地,但现在意识到这些不起眼的小国其实有不少珍奇之物。或许以后应该多派人出去考察,说不定还能找到更多像土豆这样的宝物呢!不过,这都是将来的事了。于是老朱只是稍作思考,便把焦点转回到征讨倭国的事情上。

  既然出海的安全路线已经有了保障,下一步便是整顿国内局势。召集文武百官,准备粮草,整编军队,做好战斗准备!而且既然决定出海作战,一支足够强大的精锐水军是不

  可或缺的。要知道,现今应天府京营里的几万士兵虽是大明最精锐的力量,但他们擅长的是与北元作战,而非在海上作战。毕竟这些人大多是北方人,仅是水土不服和晕船的问题就很难应对。

  除了京营的部队,全国各地卫所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即使是那些为了防范海盗倭寇而在沿海设立的卫所,也只是负责岸上的防御,而不是出海打仗。另外,战船也是一个问题。不错,在奠定江山时,老朱确实打过水战,与陈友谅在鄱阳湖一役奠定了根基。但那时,老朱这边的船只本就数量少、体积小,精良的战船大多掌握在陈友谅手中。战役结束后,大部分都损毁了!此后,老朱的注意力主要放在防备北元上,所以对水军和战船的建设没有太多关注。如今,要出征倭国,这些都需要重新找工匠打造。甚至连水军也需要重新整合,加强训练才能使用。不然贸然调兵遣将出海作战,恐怕会遭遇挫折啊!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宝书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皇孙:开局教朱元璋当皇帝,大明皇孙:开局教朱元璋当皇帝最新章节,大明皇孙:开局教朱元璋当皇帝 宝书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宝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