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锋一转,气氛变得严肃起来。

  “正因为他们的速度,所以这一次才特意派遣蓝玉率领尔等长驱直入,攻至他们老家。

  务必要彻底击垮他们,让其失去再犯之力、丧失胆量继续对抗我大明。

  从而确保大明永保太平,使我们的后代免遭战乱折磨。”说到这儿,他的语气更加激昂有力,“而这一次,你们没有让我失望啊!”

  谈及此役捕鱼儿海的辉煌战绩时,他的话语更铿锵,“此番大战,你们奋勇杀敌,出生入死,方成就今日辉煌胜果!这是对我大明威仪最好的彰显,是我大明男儿无畏精神的最佳诠释!临行之前我曾嘱托过你们:普天之下若有对我不服的,用你们手中的兵器告知他什么叫做皇威浩荡,哪怕遥远也必将惩戒!今天你们不负所托,圆满完成了这个任务,令我无比欣慰。

  所以特意赶来慰问三军,并嘉奖大家功绩!”

  一番言语落下,现场将士无不激动万分,感受到荣耀加身。

  在众多将领引领下拔出战刀,齐齐举起朝着高空呐喊:“誓死效忠陛下,保卫大明!必胜!必胜!”

  嘹亮的呼喊冲上云霄,震撼乾坤。

  目睹这一切,朱元璋满意地点了点头,并侧头示意身边的太监,“宣读圣旨吧!”“是,遵命陛下!”

  刘和立刻从人群中走出至前。

  展开圣旨,以尖细嗓音宣告:“蓝玉接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征虏大将军、永昌侯蓝玉此次北伐大功告成,为国泰民安奠定坚实基础。

  即日起晋升为凉国公,另赐府邸一座以及金银财物若干...”

  就此赏赐确定,诏命下达!

  蓝玉听到后,顿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历经一战而建奇功,得以晋封国公之位,这可是大明武将所能达到的巅峰荣耀啊!怎能不让他心潮澎湃?

  要知道,大明开国之初,国公之衔仅仅授予了六人。

  如徐达、李善长等人……

  并且但凡享有国公头衔者,身后大多会被追封为王爵!后续也只有汤和与傅友德曾获此殊荣。

  在蓝玉眼中,这二人之中,汤和不过虚有其表,凭借的是跟随先帝打天下的资格。

  至于傅友德虽确实身怀本领,且战绩赫赫,可终究已是暮年。

  未来的日子里,大明首屈一指的将领必然是自己!

  想到此处,蓝玉眉宇间难掩骄傲,高声呼道:“臣凉国公蓝玉叩谢陛下隆恩!”

  朱元璋默默注视着眼前的蓝玉,略带深意地点了点头。

  本以为此次会授予蓝玉“梁国公”之名号,却临时改成了“凉国公”。

  只因蓝玉一贯狂傲自居,举止颇为傲慢。

  他不但自恃过甚而对北元皇妃起了不该有的觊觎之心。

  更是在归途中遇到守关将士阻拦时,竟敢率部强行闯关。

  这些都让老朱心生不满。

  但念及太子朱标的缘故,也就没有过多苛责。

  仅仅改动封号意在给予敲打,希望他有所收敛。

  然而看蓝玉现在的表现,显然完全未领会这份苦心。

  此刻,朱元璋心中暗暗叹息。

  稍作停顿,他侧首低声向朱政说道:“这人如同一把锋利却难以掌控的快刀。

  有着姐夫常遇春的勇猛刚健,风采非凡。

  但为人一向少有收敛、自负傲慢!因此你须铭记,像这样的快刀。

  虽能带来便利,但却极易反噬自身。

  这其中的分寸拿捏,实非易事啊!”朱政听后表示明白地说道:

  “孙儿知晓了。”

  与此同时,他对眼前这位在后世亦颇具名气的大明将领不禁多了几分兴趣。

  此人的确骁勇善战,军事才能出类拔萃。

  行事风格豪迈直爽又重情义,在军中深得威望。

  还继承了其姐夫常遇春的军队人脉根基。

  由此迅速成长为淮西集团中的骨干将领。

  不过蓝玉处事往往过于张扬跋扈。

  尤其在晋升为国公之后,更是忘乎所以,惹下了诸多麻烦。

  然而在他个人观念里,也许并未将这些视为问题。

  毕竟作为太子朱标的忠实拥趸,并屡建大功的他而言,些许傲慢有何不可?

  莫非要学那俗谚所说,“夜晚穿锦衣行走”不成?那样活着岂还有何趣味?

  难道老朱会仅仅因为这些问题就处置他吗?然而,蓝玉不曾意识到的是。

  只要有朱标一日健在,朱元璋愿意宽纵他的忠心赤诚。

  只是令人未曾预见的是,朱标竟意外英年早逝,转而选择了朱允炆接班。

  如此情况,对于这一众辅佐朱允炆的人马,朱元璋自不会再手下留情。

  随即掀起了一场大规模肃清,血迹斑斑,腥风血雨。

  不仅是向来行为不堪检点的蓝玉遭到了严惩,

  就连冯胜这样一向循规蹈矩之人,也终逃不出被赐死的命运!整整清洗两年之久,知名将领几乎全被牵连致死。

  念及于此,朱政不由感慨良多,轻摇头。

  就在这一瞬间。

  朱政似感觉到了什么异样,抬头望过去。

  正好看到蓝玉正眯缝着眼睛紧紧盯着他。

  待注意到他回视时,还特意瞪大了炯炯有神的双眼,让他满心疑惑不解。

  接着,

  蓝玉受封后不久,接下来的一幕更为庄重。

  参加捕鱼儿海之战并建功的将领们,依次跪拜于朱元璋面前,静候旨意以领受奖赏。

  而朱元璋则牵着朱政的手,在其耳边逐一介绍这些功臣的性格和特点——从双刀王弼到俞通渊,还有崭露头角的年轻将领瞿能、平安等人。

  经由朱元璋一番细说,朱政对他们有了初步了解,并知晓了各自所属派系,心中渐渐清晰。

  随着对诸将的褒奖告一段落,下一步便是犒赏随军出征的普通士兵。

  原本按常规应先犒赏士兵,可朱元璋特意把这环节挪到最后。

  当刘和宣布具体赏赐标准后,三军欢呼雀跃,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这场阅兵仪式看似临近尾声,不料朱元璋忽然上前几步,紧握住朱政的手,在众人目光注视下徐徐开口:“此番前来,除犒赏三军外,朕另有新政要宣示。”

  一语既出,将士皆惊,纷纷竖起耳朵听闻详情。

  朱元璋继而明确道:“新政便是:自今以后,凡我大明军人,一旦受伤致残或年老退伍者,将转入民职体系——譬如缉捕治安司等职位为国效力,甚者凭借功绩还可晋升官职!”

  他用简单易懂的话语阐释新制,并重点讲述此制度对士卒的好处。

  全场瞬间鸦雀无声。

  那些远来武将中,除在京者早知情,余者无不愕然。

  至于普通士兵更是满眼惊讶,仿佛听见天大的喜讯一般!

  倘若没听错的话,皇帝竟是表示:若日后因伤残失去作战能力或年纪老迈不能适应军队生活时,不但不会被简单弃置不顾,还能转业去地方做一份安稳营生,甚至有立功机会升迁?

  难道不是在开玩笑么?但转念一想,皇帝又怎会欺骗他们呢,尤其这般当众宣告之事岂容虚假。

  如此一思索,全场战士无不泪盈眼眶。

  大家深知此乃陛下为他们谋定的后路,再也不必忧虑受伤或是衰老后无以为生、难以赡养家小。

  更妙的是,继续拿俸禄为公家效力,并有升迁可能。

  这活儿真是体面无比!何尝不是天降之福!

  于是全军振奋异常,莫不动容跪地高呼:“臣等感念陛下深恩,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整个校场上充满激昂的谢恩之声。

  声音震彻云霄,仿佛使尽了全身的力气,足见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就在这时,只见老朱含笑摇了摇头,缓缓说道:\"你们不用谢我,这件事可不是我的功劳!\"话音刚落,在场所有人俱是一怔。

  然而还不等众人反应过来,却见老朱慢慢牵起朱政的手,高高举起,朗声说道:\"这是我的孙子,朱政!这项政策正是他提出的,为的是担忧咱们大明将士的生活。

  他忧心退伍士兵生活艰难,缺乏保障。

  \"

  因此,要感恩的话,就应该感谢我的这个孙子!”随着这句话传来,校场上数万将士的目光齐刷刷投向朱政,眼中满是感激之情。

  他们或许不知道朱政是谁,也不晓得他是朱元璋哪位孙子,但这丝毫不能阻碍他们对朱政发自内心的崇敬。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宝书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皇孙:开局教朱元璋当皇帝,大明皇孙:开局教朱元璋当皇帝最新章节,大明皇孙:开局教朱元璋当皇帝 宝书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宝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