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樉闻言只能按捺住立刻提刀去砍杀蓝武的冲动,继续耐着性子看了起来。

  然后他就看到了自己在洪武二十八年死亡的事情。

  “哈哈!”

  “咱就说他是胡说八道!”

  “如今都已经洪武三十年了,他说咱洪武二十八年就死了,还说老三洪武三十年病死,这不是瞎胡扯吗?”

  朱元璋冷着脸看着朱樉,冷笑道:“咱在你被圈禁的当年便已经派人去秦王府暗中调查过了,你的那个厨子当时已经暗中置备了毒药,只是还没有动手而已。”

  “还有锦衣卫刚刚传来的消息,太原在去年后半年开始爆发瘟疫,据说范围极广,老三的晋王府有好几个下人都感染了瘟疫,特别是他的一个妾室,更是病死了。”

  “若不是咱提前把你们两个幽禁到了凤阳,你们真的有命活吗?”

  朱樉和朱?两人闻言顿时就忍不住面面相觑起来。

  这一刻,他们即便不相信好像也不行了。

  朱樉咬了咬牙,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反驳,不过他内心深处还是不相信,只得低下头继续看了起来,他要瞧瞧蓝武到底都给自家老爹胡说八道了什么。

  很快他就看到了蓝玉案。

  看到了老朱杀人如麻,屠杀了大明大部分中生代勋贵的场面。

  这让他不由自主的就吞咽了一口唾沫。

  他心里知道,这种做法很像是自家老爹的作风。

  自家老爹就是一个这样的人,一旦决定了的事情,那么无论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都要做到底,绝对不会中途犹豫或者反悔。

  显然这一切全部都是因为老爹决定要立朱允炆为皇孙所做的准备。

  朱樉虽说这些年一直都在镇守边关,但却也不是什么都不懂的政治小白,他自然懂得老爹这么做是为了什么。

  他继续低下头看了起来。

  然后他就看到了让他忍不住血脉喷张的一幕。

  “削藩?”

  当朱樉看到朱允炆顺利登基成为皇帝,却在自家老爹死亡后,不允许诸王回京城吊唁时,脸上就已经有些不满了。

  虽然那时候他已经死了,但老四、老五等人可是还活着的,自己这个侄子怎么能不让老四他们送老爹最后一程呢?

  而后面,看到自己这个侄子竟然在登上皇位的第一时间就开始削藩,甚至直接逼死了老十二,把老五、老六直接废为庶人,逼的老四只能装疯卖傻,在猪圈里吃了六个月的猪食!

  朱樉直接就爆了。

  “特娘的,朱允炆这个小畜生,老子要杀了他!”

  他猛地就窜了起来,脸上满是狰狞,咬牙切齿的道。

  作为朱元璋的儿子,作为眼看着老朱带领着诸多文臣武将一点一滴的建立起大明的皇子。

  朱樉是跟着老朱参与到了大明从建国到如今的所有事情的。

  而且在老娘还活着的时候,他们兄弟们是非常和睦的,以前吃饭,他们兄弟们都是一起的,而且后来来凤阳这边体验生活,他们这些年长的皇子可都是同吃同睡的。

  他们的感情是真真切切融入到了血脉里的。

  老四当皇帝他不服气,但若是有人敢欺负老四,他绝对要第一个出头,把那人千刀万剐了。

  但现在有人却告诉他,原本承接了老爹衣钵的朱允炆,自己连面都没有见过几面的那个大侄子,最后非但不感谢他们这些,替他守住了大明边疆的叔叔们,反而还要在当上皇帝的第一时间就把他们赶尽杀绝。

  这特娘的还有没有天理啊!

  “爹,这样忘恩负义,不懂得大局的白眼狼,你干嘛还放他去就藩,我看直接杀了一了百了。”

  朱樉恶狠狠的道。

  “哼!”

  “那是你大哥的亲儿子,咱能杀吗?”

  “再说了,允炆才多大,他能知道什么,还不是在咱死了之后,有人一直在他耳边煽风点火,说你们这些手握兵权的叔叔会造反,迫不及待的想要夺了你们的权,好彻底掌握咱大明的权利。”

  朱元璋在当初蓝武把这些事讲给他听的第一时间就知道建文朝削藩是为了什么。

  这就是江南那些文臣的手段。

  他们其实一点都不笨。

  做出那些事情也不是毫无一点逻辑的。

  他们急切的削藩,就是要趁着朱允炆刚刚做了皇帝,立足不稳,还没有建立自己的基本盘,故意夸大诸多藩王的威胁,让朱允炆担惊受怕,直接动手削藩。

  他们要的就是皇室内斗,自己好坐收渔翁之利。

  毕竟当时朝堂上的情况是老朱刚刚动手屠杀了一大批武勋中的中坚力量,以李景隆、徐辉祖为首的新生代二代武勋还没有真正接收完老朱留给他们的权利真空。

  而以朱棣为首的塞王们却守在边疆,掌握着大明的军权,虎视眈眈的盯着朝堂,盯着那些文臣。

  只要有诸多藩王在边疆握着兵权,那些文官就不敢完全架空朱允炆。

  而一旦朱允炆当了几年皇帝之后,一定会逐步建立自己的势力,握住独属于自己的兵权,到那个时候他们就又要被武勋压制了。

  自然,他们就要让朝堂乱起来,让武勋和皇室,皇帝和藩王之间内部消耗,这样才有利于他们坐收渔翁之利,篡夺大明的权利。

  但他们没想到的是,他们做的太过火,而当时武勋、藩王的势力又太过巨大。

  若是一两个藩王自然任由他们拿捏,但当所有的藩王和武勋联合在一起的时候,其势力是不可想象的。

  在原本的历史上,所有的武勋和藩王在朱棣造反后,立马就选择了作壁上观,根本就不去和朱棣消耗,甚至还在暗中帮助朱棣造反。

  这也是为何每次朱棣眼看就要被消灭的时候,却每次都能神奇的化险为夷的原因。

  说的明白点,靖难本质上就是大明所有武勋和藩王默许了的压制文臣夺权的一次军事政变。

  当然顺带着自然也就换了一个皇帝。

  而也正是看到了这最底层的逻辑,朱元璋才会在蓝武和他讲述了这些未来之后,毫不犹豫的放弃了朱允炆,转而选择了朱棣。

  在他看来,那些文臣吃相实在是太难看了。

  自己明明已经给了他们机会,从武勋手里给他们让渡了那么多的权利,他们只需要帮朱允炆保住皇位就可以了。

  但他们还不满足,他们好似一刻也等不了,就是要立刻把大明变成另外一个大宋。

  要把大明的皇帝彻底变成听话的傀儡。

  这才是看过未来之后,让朱元璋最无法接受,也是最感觉心寒的一点。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宝书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历经六朝,终成大将军王!,大明:历经六朝,终成大将军王!最新章节,大明:历经六朝,终成大将军王! 宝书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宝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