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奇妙了。

  从来未听说过,朱元璋竟然能掐会算,而且还比刘基算得更准。

  “是康王,康王在奏折中曾经提到过,三晋之地可能出现旱灾,所以税收只预估了平时的三成。”

  朱元璋手指轻轻敲击在龙椅的副手处,思绪飞速旋转,应该如何应对这场旱灾。

  同时还能扯谎。

  将他经常微服康王府的事儿,用奏折遮掩过去。

  ——当皇帝,得有好脑筋呀。

  众臣释然。

  同时也对朱成心中好奇起来,这位皇帝陛下的十三皇子,竟然还有卜算的手段??

  甚至还在刘基之上。

  谁都知道。

  刘伯温上懂天文、下知地理;晓阴阳,通八卦,卜算之道竟然还不如康王朱成?

  奇了怪。

  “右丞相,起身吧,这事不怪你。”

  朱元璋大手嘘嘘一抬。

  示意刘基起身。

  刘基不起。

  朱元璋没有再说什么,他并不怪罪刘伯温,星象在朱元璋眼中,说到底就是一门玄学。

  如果现在治罪刘基。

  岂不是认为所有天灾都应该被刘基预测到?

  日后但凡有天灾没有被预测。

  就弄死右丞相?

  显然不合理。

  “诸位爱卿,先不管康王得知三晋之地发生旱灾的理由。”

  朱元璋皱眉说道。

  “既然事情已经发生,咱们应该如何处理这场罕见的旱灾?”

  “如今三晋之地怨声载道,每日都有人民因饥饿、炎热死去。”

  “咱心不忍。”

  “况且那些流民,一旦让他们来到应天,那咱们应天的储备粮,应该也不够用吧?”

  “回禀陛下,的确不够。”

  户部侍郎郭恒跪倒在地。

  这位户部侍郎真是气得想要骂街,换句话说,任何朝代,管钱粮的官,都不是那么容易讨到好。

  好不容易银钱的事告一段落。

  现在马上又有流民冲击应天府,现在45万,到应天最少30万的流民。

  相当于应天人口突然增加三成!

  多少的粮食储备。

  都不够用啊。

  “陛下,还是应该考虑疏散流民,三晋之地旱灾,那么可以优先考虑将灾民疏散到凤翔府、延安府、巩昌府和汉中府。”

  此时,胡惟庸站出来,开口说道。

  “尤其是汉中府,汉中府属于康王的番地,既然康王殿下已经提前预料到三晋之地可能爆发旱灾,那么他一定有所准备。”

  胡惟庸不愧是左丞相。

  他能做到这个官位,接替李善长的班,说明有一定真才实干。

  能在瞬息之间提出解决方法。

  远超其余臣子。

  “左丞相说的是!”

  “臣附议。”

  “应该先将流民散开,让三晋之地周围的州府分担压力。”

  “臣,同意。”

  “……”

  一众臣子附议。

  “另外,朝廷方面也需要立刻准备赈灾粮,发放在三晋之地,还有周围的州府。”

  胡惟庸继续说道。

  “目前关键时期,朝廷需要减少开支……”

  “哼。”

  朱元璋隐晦的冷哼一声。

  ‘关键时期,减少开支’,意思就是,先将丈量天下的政令停止呗。

  胡惟庸不愧是淮西勋贵的领军人物,一有机会,就要反对丈量天下。

  “对对对,朝廷必须发放赈灾物资!”

  “丈量天下……”

  “臣觉得,可以先行暂停丈量天下的政令,从而将钱款补给到三晋之地。”

  “……”

  见到有机会反驳丈量天下,群臣们的热情明显高涨许多。

  远远超过为旱灾献策。

  “闭嘴,丈量天下乃是国之大事,绝对不可停止。”

  朱元璋呵斥一声。

  “三晋之地的旱灾,咱肯定要赈济,不过先等等,或许三晋之地的州府,能将灾民梳理掉大部分?”

  虽然按照胡惟庸所说,让三晋之地的周围州府,诸如凤翔府、延安府、巩昌府等等分散灾民,是比较优秀的处理方法。

  但是……

  胡惟庸提到朱成,无疑是给朱元璋提了个大醒,朱成似乎早就在筹备对抗旱灾,尤其是流民的冲击。

  或许朱成能给自己一个大惊喜?

  诚然。

  汉中作为中原要地,人口还要在应天府之上,但是汉中府一州府。

  人口就接近130万。

  比应天府多出40万。

  可就算如此,面对45万数量的灾民,汉中府真的能承受下来?

  不可能。

  凭借朱元璋的认知,汉中府能承受住10万流民,就已经达到极限。

  45万流民远超汉中的负载极限。

  但不知为何。

  朱元璋愿意相信朱成,万一这奇妙的十三皇儿,能再创造一个奇迹呢??

  “先退朝。”

  朱元璋一摆手,从龙椅上站起身。

  这一幕。

  可给群臣吓坏了,三晋之地如此大的灾难,巡抚八百里加急的奏折。

  您咋看了之后,讨论一圈,没有实质性的命令呢??

  这可不符合朱元璋雷厉风行的作风。

  不过……

  群臣也并未开口阻拦,能阻拦陛下的人,朝堂上只有两位。

  分别是左丞相胡惟庸和右丞相刘基。

  这两人不开口。

  谁也不敢逾越。

  ——刘基是打算散朝之后,再去找朱元璋请罪,所以没有阻拦。

  胡惟庸则是心中小算盘打的贼响。

  这场旱灾。

  越糟糕,对于他而言越有利,三晋之地乱成任何样子,也影响不到淮西。

  而朝廷越乱。

  朱元璋就越不能顺利实行丈量天下的政令,这件事儿朱元璋处理的越昏庸,他胡惟庸越高兴。

  只不过。

  胡惟庸也不知道,为何朱元璋如此奇怪,竟然将此事置之不理。

  兀自下朝?

  算了。

  既然朱元璋不愿意管,那就等待三晋之地的流民爆发吧!

  一旦流民来到应天。

  朱元璋再有任何举措,都来不及了,应天乃至周围粮仓的储量。

  根本无法应付超过10万灾民。

  哼哼——

  胡惟庸撵着山羊胡子,在群臣的簇拥下,离开朝堂。

  ……

  同时间。

  御书房。

  “陛下,右丞相刘基大人求见。”

  朱元璋正在换衣服。

  太监尖细的声音便是在门外响起。

  “进。”

  朱元璋回应道。

  刘伯温进来,随后又是跪倒在地上,一语不发的用言语请罪。

  “刘基先生快快请起,星象这东西又不能百算百中,如果你要非得请罪,那日后所有大小天灾,你就必须都算给咱。”

  “否则次次治罪!”

  朱元璋拉起刘伯温。

  这位和他一起打下天下,廉洁公正的老先生,朱元璋可不忍心看他一直跪着。

  “陛下,臣……臣相见康王。”

  刘基憋了半天,终于开口说道。

  他就想问问。

  朱成到底是如何算出的三晋之地大旱,至少在卜算方面,刘基已经承认,自己不如朱成。

  “可以,但是不准问朱成如何算出三晋之地的旱灾。”

  朱元璋说道。

  “不然你就自己去问,咱还不想在朱成面前暴露身份呢!”

  如果让刘基直白的问出内心疑问,并且和朱成探讨星象学。

  朱成肯定会心生怀疑。

  毕竟大明懂星象学的人实在少之又少。

  刘基和朱成聊上几句,就会暴露身份。

  “呃。”

  刘基站在原地,心中思绪流转,既然和朱元璋同行,不让问星象学相关的事情。

  那么他是不是要以自己的身份去见朱成?

  倒也不是不行。

  毕竟刘伯温没有在朱成面前隐藏身份的理由。

  可是……

  刘伯温还是纠结,他总感觉朱成这小子,亮出身份问他。

  他就会藏拙。

  在刘基犹豫的时候,朱元璋已经换好衣服,准备出城见朱成。

  ——仔细问一问他。

  对于三晋之地的旱灾,到底准备到何种程度?

  能否应对。

  这场百年难得一见的大旱,45万流民,又如何处理!?

  “凉国公,魏国公求见。”

  还不等朱元璋离开御书房,太监尖细的声音又是响起。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宝书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老朱跪求我贪污!,大明:老朱跪求我贪污!最新章节,大明:老朱跪求我贪污! 宝书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宝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