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听闻结婚就是第二次投胎这个说法的王芳芳觉得非常有道理。

  只是她理解的跟李成材理解的有些不太一样。

  李成材指的是儿子李海涛跟李菊结婚后真就如同投了个好胎一般,从此不用为钱发愁,子嗣同样如此。

  而王芳芳则是在此基础上将范围扩大了一些,她觉得自己整个家庭都像是重新投了个胎。

  第二天发生的事更加印证了她的这个想法。

  市里来人邀请她们一家参加包船王的捐款仪式。

  不管是李旭一行人,又或者是包船王一行人,他们一入住迎宾馆,本地领导就得到了消息。

  领导们还特意上门拜访了一番。

  从那时起,包船王就在跟他们商讨捐款事宜。

  正因如此,捐款一事才能这么快敲定下来。

  领导们很清楚包船王捐款的用意,这才派人邀请李成材一家。

  包船王以李菊的名义捐了两千万美金,其中一千五百万用来修建五所学校,剩下五百万由政府自由支配。

  学校的名字是李旭起的,简单粗暴,都以李菊为名。

  不仅如此,李旭还告诉包船王,只要是以李菊名义捐的建筑,都以她的名字命名。

  这场捐赠仪式办的相当隆重,仪式结束后,市里领导还跟李成材说了会儿话。

  李成材知道,自己要升官了。

  此刻的他对结婚就是第二次投胎这句话的理解变得跟媳妇一模一样。

  在市里铺天盖地的宣传下,捐款之事很快就传遍了大街小巷。

  李成材家的亲友们虽然对这件事早有心理准备,但在看到消息的时候还是不由得露出震惊之色。

  然后他们不约而同的朝李成材家走去。

  他们想跟李菊套套关系。

  那些跟李成材家关系亲近的人知道他们已经搬走了,还知道他们的新房地点,就没有扑空。

  至于那些还不知道这个消息的人,扑空后连忙找人打听,这才来到李成材家的新房。

  别看园林中的景致都被毁坏,房子呈现出一种破败景象,上门的人却没有一个因此生出笑话心理的。

  因为他们知道住在这里的李菊肯定不会让这座园林一直保持这个样子。

  再说了,即便是如今这副景象,这座园林也不是谁都能买起的,一般人还真没有笑话的资格。

  李菊让李成材请了个园林建筑专家,对方在看过这座园林后,表示要花十多万才能将其修复。

  李菊当即表示没问题,不过她手里的人民币不够,只能拿美元支票结账。

  这可给对方高兴坏了,拍着胸脯保证绝对会上心上意。

  ...

  包船王捐完款就离开了。

  跟他同行的还有秀康酒店的那三位厨艺大师以及他们的厨师班子。

  答应担任李家私厨的那位鲁菜大师,表示要回深圳拿行李,拿完行李再去唐县。

  李菊婚后第十天,李旭一行人也回了唐县。

  同样是这天,那个跟李海涛断了亲、又被逐出家门的前大哥李海生回到了扬州。

  要说他还挺有意思的,当初从大伯家的堂兄弟口中得知自己被逐出家门好像是因为李菊家有钱,他也不找人求证这个消息是真是假,当即用身上的工作找人换了些钱和一封前往广州的介绍信。

  他要出去挣大钱,然后打脸以前的家人,让他们知道什么叫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什么叫后悔。

  别看他一身坏毛病,他心眼子却是挺活泛的,在外面打拼两年,挣了一百万出头。

  他觉得自己有资格打前家人的脸了。

  本来他想在李海涛结婚前赶回来,在婚礼现场打脸装逼,结果临时来了笔生意,让他错过了那个时间,直到现在才回来。

  回到扬州,李海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寻找大伯家的堂兄弟李海清打听情况。

  李海清跟他的关系非常要好,对他十分了解,知道他最想做的是什么,也知道他来找自己的目的,所以跟他打完招呼,都不等他开口,就抢先出声,劝他放弃打脸的想法。

  李海生不太理解,不知道这个跟自己臭味相投的堂哥为什么突然劝自己放弃,“清哥,以前你不是挺支持我的嘛,现在怎么劝起我来了?”

  “以前支持你是因为咱俩关系好,现在劝你还是因为咱俩关系好。”李海清语重心长道,“海生啊,听哥一句劝,别盘算那件事了,不然容易没命。”

  最后这几个字让李海生回想起刚被逐出家门时,母亲跟自己说的话,要是不想死,别去招惹李菊和她的家人。

  李海生迟疑道,“清哥,你这么说是因为李菊?”

  “嗯。”

  得到肯定答复的李海生顿时笑了起来,做出一副狂傲样子,“她李菊不就有两个钱嘛,说的跟谁没有似的,我还真就不信了,她能弄死我。”

  在他的印象里,李菊娘家的钱来自于李平兄弟三人,而他们三个只是给亲戚打工的。

  这让他觉得他们家的资产最多也就几百万,即便李菊再怎么受宠,嫁妆也不可能多到哪去,能有一百万就已经很不错了。

  就算超出这个数字,也不会超出多少,握有一百多万的自己完全不虚她。

  李海清嘴角一抽,无语的问道,“你知道李菊手里有多少钱吗?”

  “最多不会超过两百万。”李海生自信的回答道。

  李海清忍不住失笑出声,“你也太看不起她了,别说是两百万人民币,就算是两百万美元,对她来说那都是九牛一毛。”

  “啊?”李海生有些懵逼。

  见他这样,李海清把李菊的嫁妆说了出来。

  听完之后,李海生人都傻了。

  他做梦都想打前家人的脸,可现在看来,这个梦想估计这辈子都没办法实现。

  他突然觉得人生似乎失去了意义。

  过了许久李海生才回过神来,他艰难的说道,“清哥,你说的对,我是该放弃那个实现不了的幻想,你去忙吧,我先走了。”

  不等李海清做出回应,说完后他转身就走。

  看着他萧瑟的身影,李海清张了张嘴,然后小声嘀咕了句,“你还没跟我说赚了多少钱呢。”

  当天晚上,李旭一行人就回到了唐县。

  李菊的事算是暂且告一段落,接下来李家人就得操心其它事了。

  由于李菊有了新的保镖,所以李旭把之前那些负责保护她的孙家族人撤了下来,让他们以后专门给孙秀等人开车。

  作为司机,他们肯定不能离孙秀等人太远,故此需要在老宅附近购买一套大的院子供他们居住。

  到时候那八个厨师也要跟他们一块住。

  李旭本想盖一个大到能装下整个李家以及保镖、厨师、保姆的院子,可是没办法,现在实在盖不了,这个要等八四年改开政策彻底确定以后才能盖。

  有人可能要问了,唐县的人不是能借单位名义盖房吗,为啥李旭想的这个房子不能盖?

  很简单,你能借单位的名义盖房,不代表你想盖什么样式就盖什么样式,你盖的房子必须要符合标准才行。

  没办法,要是每个人都按自己的想法盖,等哪天上面下来人,那就完了。

  你总不能指着一片各式各样的房子告诉他们说那是单位统一盖的吧?

  除非他们是傻子,不然绝不会相信。

  找房的事交给了胡桂兰,找人改造家里厨房的事交给了李晨。

  以前的厨房环境用乱和差两个字形容一点都不为过,让厨艺大师在这样的环境里面做饭,李家人都觉得不好意思。

  李平带着人去了武汉的友谊商店,他要买冰箱、彩色大电视、生活用品、以及过年吃的巧克力等零食。

  只用了半天,房子就买好了。

  这里没用钞能力,给的是市场价。

  办完过户手续,等房主搬完家,李旭找人对这套房子做出整改,使其能让近二十个成年男人住的舒适一些。

  徐向前夫妻闲得没事,天天在李家老宅陪上门的邻居聊天。

  他俩的孩子跟李家小辈们成天在外面四处乱窜。

  李梅从扬州回来后连开三天会,第四天,也就是小年这天,县里公布一条政策,计划生育。

  计划生育是国家级政策,四个月前被定为基本国策,随后又被写入宪法。

  这时候的计划生育政策还不像后来那么严格,相对来说是比较宽松的。

  各省、市、县都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调整其政策。

  省里和市里都对其做了调整,共用时三个多月,唐县收到市里发来的政策时李梅已经在扬州了。

  作为一把手的李梅不在,县里其他领导做出调整后不敢拍板,只能等她回来,结果就一直拖到现在才公布出来。

  此通告一出,唐县顿时沸腾起来。

  这也正常,毕竟长久以来国人讲究的都是多子多福,哪怕现在有公告在前,唐县人们也还是没绝了多生娃的念头。

  为了多生子嗣,很多人都决定去做生意。

  他们觉得只要有了钱,想生多少就能生多少。

  从邻居口中得知他们的想法时,李旭简直是哭笑不得。

  他觉得照这样下去,以后唐县肯定会出不少富豪。

  现在的李家是出了名的有钱,于是那些能搭上关系的人都找了过来,希望李家人能帮衬一把。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宝书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穿越六零:一重浪灭一重生,穿越六零:一重浪灭一重生最新章节,穿越六零:一重浪灭一重生 宝书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宝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