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秀叹了口气,“你妹妹二十七毕业,刚好那时候是年底,过完年就二十八岁,如果她跟你姐似的,毕业后才开始找对象,而且一找就是一、两年,等孩子出生她起码得三十岁,到时候就算可劲生也生不了几个,所以我想让她提前找好,一毕业就结婚。”

  李菊是年初入的大学,毕业时间自然在年底。

  众人仔细想想,发现孙秀说的确实有道理。

  倒不是说岁数大不能生孩子,而是生孩子的危险性会增加许多。

  要知道即便是后世,三十五以上的产妇都被称为高龄产妇,需要格外小心。

  以现在的医疗条件来看,岁数大的产妇如果在生产时出现意外,那真的是很难活命。

  李旭琢磨了下,没再反对,点头应和道,“行,我现在就给小妹写信。”

  其他人同样没有提出反对意见。

  李旭伏在桌上写信,其他人就围在旁边观看,李平还出声说道,“小旭,你给加一句,如果小妹要自己在学校找,你让她问问人家愿不愿意入赘。”

  话音刚落,他就感觉到腰间传来疼痛之感,忍不住“嘶~”了一声。

  扭头看去,还没来得及出声,就见掐他的胡桂兰没好气道,“小菊是大学生,人家也是大学生,有大好前程,怎么可能入赘?你要说在家里给她找个愿意入赘的还差不多。”

  “问问又不碍事,万一人家愿意呢?”

  “大哥这话说的没错,有枣没枣打两杆子,不同意再说不同意的事,如果人家真的愿意,那咱们家就赚大发了。”李旭一边附和一边把李平说的话写了上去。

  众人都满头黑线的盯着这哥俩,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就像李家人想的这样,人们虽说对独生子女奖励政策上的奖励比较眼馋,但没有人真的愿意把它拿到手。

  这个政策不仅没有起到让人们不再多生孩子的作用,反而让一大批年轻人生出危机之感,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不停生娃...

  刚入五月没几天,唐县一位排名靠前的领导就退休了,李梅接替对方位置,更进一步。

  第二天中午。

  远在武大的李菊收到家中来信。

  她的贴身侍卫李文柏不由得露出惊愕表情,“上个星期不是刚收到信嘛,这怎么...”

  说到这里,他像是想到什么,声音戛然而止,转而催促道,“小姑,快把信拆开,看看是不是家里出事了。”

  正常来说李菊差不多二十天会收到一封家里来信,这次却只间隔一个星期,这不免让李文柏生出不好的想法。

  因为这种情况以前出现过,李菊前脚刚收到信,没过几天又收到一封,上面说的是李老爷子去世了。

  李菊同样生出这个念头,迅速把信拆开阅读上面内容。

  看完之后,她的表情显得怪异极了,一句话没说,把信递了过去。

  李文柏接过信,结果看着看着突然笑出声来。

  李菊瞪了过去,努力做出一副凶狠样子,“闭嘴,不然揍你。”

  她不说还好一点,说了这话,李文柏再也忍不住了,当即哈哈大笑起来。

  李菊气得一把揪住他的耳朵,用力拧了起来。

  这下李文柏笑不出来了,疼得连忙求饶,“小姑,我知道错了,您快松手。”

  路过学生都是好笑的看着这一幕。

  李菊长得白净漂亮,性格又好,刚入学校没多久,就有男的跟她套近乎。

  不过都被李文柏挡了过去。

  有些不知道情况的人还以为李文柏是她对象。

  后来知情人士把他们俩的关系透露出去,人们才知道是误会了。

  不过这也让她们姑侄俩在学校出名了。

  一方面是因为姑侄二人都考上大学,另一方面是因为李家对李菊的疼爱。

  谁见过姑娘上大学,家里还给配保镖的?

  正因为出名,学校里不少人认识他们,此时见到姑姑教训侄子,你说能不笑吗?

  李菊见围观的人越来越多,连忙把手松开,然后一把抢过信纸,向人群外走去。

  李文柏一边揉着耳朵,一边快步跟了上去。

  他对李菊十分了解,知道她气一会儿就没事了,所以跟上去后直接说正事,“小姑,您打算在学校自己找,还是让奶奶她们在家给您找?”

  “不知道。”李菊没好气的回答道。

  李文柏琢磨了下,给出一个建议,“要不您问问雪姨怎么选?”

  “再说吧,先去吃饭。”

  两人来到食堂,打好饭菜后径直走向一处角落。

  在其中一张桌子上看到熟悉身影,两人走过去坐下,嘴里叫道,“雪姐。”

  “雪姨。”

  这道身影的主人正是熊雪,她微微颔首,将嘴里饭菜咽下去,询问道,“文柏,你左耳朵咋这么红啊?”

  李文柏瞄了眼李菊,“我小姑拧的。”

  看得出来,刚才李菊确实气得厉害,用了很大力气,不然李文柏的耳朵不会现在还红着。

  熊雪一愣,“你闯啥大祸了?”

  “没闯祸,我就笑了两声,我小姑就对我动手了。”

  熊雪顿时来了兴趣,她知道以李菊这么好的脾气,如果不是有特殊原因,绝不会因为李文柏发笑就拧他耳朵。

  “具体情况方便说吗?”

  李文柏佯装咳嗽两声,一本正经的说道,“小姑,雪姨问您呢。”

  李菊都没搭理他,直接把刚才的事低声说了出来。

  听完之后,熊雪想了想,“小菊,你是怎么想的?”

  李菊苦着脸,“我不知道。”

  李文柏插话道,“雪姨,要不您帮我小姑分析一下,看选哪条路合适?”

  熊雪好笑着摇了摇头,“用不着分析,我要是你小姑,我会选择两边同时进行,直到遇见真心对我好的男人。”

  “这是不是不太合适?”李文柏露出为难之色,“这要是传出去了,别人还以为我小姑饥不择食呢。”

  一边是大学生,一边是最多上到高中的人,两者之间都不是一个档次。

  有些眼高于顶的大学生,如果知道李菊在跟低层次的人相亲,没准会在背后嘲笑她。

  不要觉得这种情况不会发生。

  现在的大学生都经历过风暴,一些人受风暴影响,其素质只能用一言难尽来形容。

  李文柏就担心出现这样的情况,到时候风言风语传入李菊耳朵里,会让她接受不了。

  熊雪明白他的意思,认真回答道,“文柏,有时候不用在意别人的看法,日子是过给自己看的,不是过给别人看的。”

  她的话表面上是对李文柏说的,实际上是对李菊说的。

  这是在告诉李菊,找到真心对自己好的男人最重要,其他人的看法不用放在心上。

  李菊听得明白,琢磨了一会儿,然后下定决心,“雪姐,我听你的,同时进行。”

  李文柏头皮发麻,“小姑,您不多想想?”

  他知道熊雪说的对,但他更害怕李菊承受不了,要是出现什么意外,他也不用活了。

  “不想了,就这么定了。”

  见李文柏还要劝说,李菊继续说道,“别说了,赶紧吃饭,吃完我回去写信。”

  李文柏张了张嘴,最后一个字都没说,只是无力地叹了口气。

  他在心里打定主意,等会儿也要回去写信,把详细情况告诉家里人。

  如果家里人同意小姑的做法,最好给自己写个不追究责任的保证...

  收到两封回信,李家人看完之后差点被气笑了。

  是被李文柏气的。

  害怕李菊出现意外,首先想的不是解决这件事,而是想摆脱责任。

  他就是这样保护李菊的?

  李平亲自提笔写了满满一页纸,上面全是对李文柏的警告、威胁。

  其他人写的页数、内容跟他差不多,只有李旭在最后结尾处附上了解决办法。

  很简单,到时候李文柏搞个大新闻把人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身上就行。

  至于李菊的打算,众人当然同意。

  把信寄出去,李家人就开始张罗给李菊介绍相亲对象的事。

  虽说等到李菊毕业,年龄确实大了点,但她是个大学生,而且背靠李家,所以消息传出之后,上门推销自家儿子跟亲友儿子的人络绎不绝。

  更夸张的是,他们给李菊介绍的相亲对象年龄最小的只有十五岁,一些人还暗中表示自己介绍的人可以入赘。

  李家人知道,这些人要是入赘,十有八九会从李家获取资源,然后用来帮衬自家。

  杨东这个赘婿在李家过的是什么日子,人们有目共睹。

  该有的尊严一点不少,还吃的好、喝的好,这让一部分人对自己到李家当赘婿的事并不怎么排斥。

  明眼人都能看出李梅的前景,对李家熟悉的人也都知道李菊在家里的受宠程度。

  “嫁”给李菊,从李家人手里获得好处简直是轻而易举。

  李家人从手指头缝里露下一点好处,也足以让一个普通家庭过上富足生活,可想而知这是多么大的诱惑。

  这样一来,一些人就想用孩子换取全家前程。

  有些孩子也愿意牺牲自己,替家里搏出一个未来。

  这就是有人愿意入赘,而且愿意的人还很多的原因。

  李家人不在乎这些,只要对方是真心对李菊好,大伙儿愿意给他的家里一些好处。

  时间来到六月。

  天气渐渐炎热起来,人们脱下长袖,换上凉爽的短袖衣服。

  唐县对做生意的限制又放开一步,在集市外,不仅可以卖早点,也可以销售其它东西,而且能够从早卖到晚。

  原本胡东风跟胡南风是在合伙卖早餐,听到这消息,他们就想着白天卖点其它吃食。

  受天气影响,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凉皮。

  然而他们俩不会做,只有胡秀玲会。

  于是他们就把胡秀玲给拉上了。

  唐县这边的人夏天会吃凉面,但没有人吃凉皮,胡秀玲是从子长县学的做凉皮手艺,还学了最重要的调料配方。

  凉皮可是陕西的传统特色美食,调料配方都是经过时间验证的,味道自是没的说。

  唯一一家卖凉皮的摊子,味道又好,所以一经推出,没用几天生意就爆火起来,甚至供不应求,备的食材完全不够卖。

  胡秀玲三人一琢磨,干脆把在家闲着的大嫂、二哥二嫂都叫上帮忙。

  几人分工合作,一部分专门在家准备食材,另一部分上街售卖,这才算勉强足够。

  别看他们挣的不少,但都是辛苦钱,相比之下,躺着就把钱赚了的当属李旭。

  因为李旭是他们的唯一供货商。

  李旭卖给胡一筒粮食,会给他留出充足的利润空间,现在把粮食卖给胡秀玲几人,要的价却跟市场价差不多。

  然而胡秀玲她们不仅没有生气,反而高兴至极。

  没办法,随着摆摊的人越来越多,很多人做的生意还都跟吃食有关,由此导致市面上的粮食变得非常紧缺。

  这意味如果李旭不给胡秀玲她们供货,她们的买卖就可以关张了。

  当然,正是因为知道李旭有弄到大量粮食的能耐,所以胡家几人才选择做这份生意。

  这一波李旭不仅把钱赚了,还消耗掉一些空间里的米、面,可以说是双倍开心。

  这里没说错,因为凉皮不仅可以用面来做,还可以用米来做。

  胡秀玲几人期盼生意越来越红火,李旭同样期盼他们生意红火...

  七月份。

  武大放暑假,李旭让杜森顶自己的班,他去接李菊回来。

  接李菊是主要事情,他还有一件次要事情要做,那就是咨询一下武汉有没有直达广州的火车。

  很幸运,有。

  得知这个消息时,李旭长舒一口气,有直达的火车,能让他减少很多麻烦。

  把人接回唐县,李菊就开始了相亲生涯。

  这一相就相到了二十号。

  这天,报纸上刊登的一条新闻让李旭知道自己可以数着天过日子了。

  别误会,这里说的不是去世,而是辞职做生意。

  新闻上说的正是试办出口特区,以及广东和福建被批准可以采用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吸引外资一事。

  这里的出口特区指的就是后来的经济特区。

  有些人可能不知道,七九年那几座城市叫出口特区,八零年才更名为经济特区,而且改为经济特区后也不是说一上来就整个地区都施行特殊政策,而是只有里面一部分地点施行。

  随着成果越来越好,施行的范围才越来越大,直至笼罩整个地区,也就是后世人们看到样子。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宝书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穿越六零:一重浪灭一重生,穿越六零:一重浪灭一重生最新章节,穿越六零:一重浪灭一重生 宝书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宝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