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杨在心里盘算了下,给出一个数字,“六百。”

  “行,我们单位的房子估计还要四、五个月就能完工,您把握好时间。”

  老杨点了点头,表示明白。

  接下来两人又聊了一会儿,李旭才带着杜红离开。

  回去的路上,杜红有些心疼的说道,“小旭,没必要给孩子的房间打七十二条腿吧?”

  虽然两人的年龄都奔三了,但她称呼李旭还是像以前那样。

  李旭也没刻意纠正,同样按以前的称呼称她为小红。

  三套七十二条腿,一套是李旭夫妻用,一套给闺女李乐芸用,最后一套是两个儿子李文泽和李绍元共用。

  这不是重女轻男,而是为了省事。

  两个小子比较调皮,要是让他们分开住,收拾房间都能把人折腾死,于是李旭两口子一商量,索性让他们在结婚前住一个房间,这样能省不少的事。

  杜红觉得小孩子用三十六条腿就已经够奢侈了,用七十二条腿完全是浪费,根本没必要花这个冤枉钱。

  李旭好笑着回应道,“搬进新房子,总不能让屋里看起来显得太寒酸吧?”

  听见这话,杜红忍不住拧了下李旭的腰间软肉,“你出去问问谁家会给小孩房间摆放那么多家具,又有谁会因为小孩屋里家具不多就觉得寒酸?

  我看除了你,没有第二人会这么想,都说包子有肉不在褶上,你可倒好,包子皮都恨不得拿肉做,别的不说,就说茶几,这玩意儿哪个小孩能用到?”

  “嘶~”猝不及防的疼痛让李旭下意识吸了口凉气,好在杜红拧一下就给松开了。

  接着李旭低声说道,“咱们家又不缺这两个钱,你要是心疼,这钱我出。”

  这句话让他的腰又被拧了一下。

  杜红没好气道,“不缺是不缺,但也不能花冤枉钱啊。”

  “不冤枉,没准你孙子还能用到这套家具,这样平摊下来,一年花不了几个钱。”

  这年头的家具主打的就是耐造,用个几十年轻轻松松,别说李旭的孙子,就连重孙都有用到的可能。

  “哪有这样算账的?”杜红有些哭笑不得,“照你这么说,我把那套家具放个一千年、两千年,岂不是等于每年没花钱?”

  “我媳妇就是聪明,这么快就明白我的意思了。”李旭恬不知耻的说道。

  杜红:...

  看到李旭这么不要脸,她顿时陷入沉默之中。

  过了许久她才开口,“买家具的钱从家里出,以后你花钱省着点,别大手大脚的。”

  其实她就是一时间舍不得而已,要不然早在老杨那就出声了。

  李旭见她不再纠结这个事,自然是满口答应,“没问题,以后一分钱我都给掰成两半花。”

  杜红噗嗤一声笑了出来,“说的跟真的一样,自从咱们俩结婚,我跟你说过多少遍花钱的时候省着点,你每次都是好好好,就是没见你照做。”

  “你知道我不会照做,为啥每次还说?”

  “忍不住。”

  李旭露出无语表情。

  晚上,李家众人得知李旭打造的家具后,同样劝他别那么大手大脚的花钱。

  李旭不断的点头应是。

  再说李梅,今个儿在单位忙活一天,脸上满是疲惫,却还要在晚饭后坚持教导李菊几人。

  几天后。

  李旭从刘刚嘴里得知一个消息,县领导们一致决定投入资金,让工业学科的老师进行技术上的研发。

  为此县领导们还在城里安排好几套房子,供他们居住。

  从此以后,他们就要住在城里,不用再下地干活。

  一应生活物资,包括米面粮油,全都由县里准备,并且每个月还能领到十块钱工资。

  虽然钱不多,但也把这些老师乐得够呛。

  对他们来说,只要不用下地,不给工资都行。

  刘文经过李旭同意,对外宣称这是李梅出的主意。

  如此一来,等到有成果的那天,就会有李梅的一份功劳,这是扎扎实实的政绩。

  老师搬过来的那天,李旭和李梅、李平还上门跟他们聊了一会儿。

  之后他们每天都会带着一群学生在各单位之间来回穿梭,这个场景惹得人们好奇不已,纷纷找人打听。

  于是没过多长时间,县领导的打算就传的整个城里都知道了。

  老百姓们对此并没有什么想法,只是觉得李梅够能折腾的。

  至于像经济学这样没啥实用性的专业,这些专业的老师仍然在田地里干活,他们得知这个消息后羡慕的眼珠子都红了,恨不能以身相待。

  他们生平第一次为自己所学的专业感到后悔。

  ...

  日子一天天过去,转眼来到七月中旬。

  这天早上。

  供销社汽车队,在两辆汽车之间的阴凉地方,李旭等人正穿着短衣短袖、手拿蒲扇、坐在小马扎上聊天。

  众人虽然把蒲扇摇的飞快,但脸上还是不断有汗珠滴落。

  只见王师傅用手背抹了把额头,有气无力的说道,“今年夏天真他娘的热,早上八点多就这样,这不是要人命嘛。”

  “谁说不是呢,我现在连吃饭都没胃口了。”齐师傅的声音同样显得有气无力。

  “都一样,我现在也就吃凉面的时候才有点胃口。”回了一句后,段师傅感慨道,“要是能买到风扇就好了。”

  “跟风扇相比,我觉得还是依靠西瓜消暑更靠谱一点。”接着宋师傅看向李旭,“小李,化肥厂的西瓜还要多久能熟?”

  不知道怎么回事,今年夏天格外炎热,让人们都提不起精神。

  更要命的是,买不到电风扇。

  以前人们家里没通电,只有工厂单位才有电,就算有电风扇,也没什么人会买。

  因此那时候供销社只准备了两台风扇,这是为了预防单位会有此需求。

  去年唐县县城才全面通电,通电的时候夏天都快过去了,供销社就跟上面申请第二年给唐县分配一些风扇。

  由于之前那两台风扇放了好几年都没卖掉,供销社就没敢跟上面要多,打算先弄个几台试试水。

  结果今年夏天异常炎热。

  几台风扇都没流出去,直接被几个售货员给瓜分了。

  众所周知,这年头都是按计划分配物资,每个地区所能分到的物资是有数的,今年分给唐县的风扇就那么几台,不够也没办法。

  人们热的把供销社所长骂了不知多少遍,都把她给骂急眼了,每天都给市供销社发文件,希望能匀一些风扇过来。

  从第一天发到现在,已经半个月了,一点消息都没有。

  这让大家觉得应该没戏了。

  再说化肥厂的西瓜,这是李梅听从李旭建议弄出来的短期项目。

  自从几个月前李梅从武汉回来,她就忙得不可开交。

  不过这也能理解,她为了尽快见到收益,几方面齐头并进,你说能不忙吗?

  其实对李梅来说,能让她为难的只有一个问题。

  那就是果苗数量。

  像桃树这种成长期缓慢的树木还好说,李梅有时间培育果苗,可是西瓜就不一样了,这玩意儿错过一年,就少挣一年的钱。

  西瓜的成熟时间一般在五到九月,唐县这边则是在六月底、七月初。

  李梅想在今年靠西瓜挣一笔钱,就要在极短时间内找到大量的西瓜种子,也就是西瓜籽。

  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为此她还在整个唐县做出悬赏,只要有人能提供西瓜种子,就给钱补偿。

  还别说,这招确实有用,让她得到一批数量不菲的种子。

  只是这些隔年种子的发芽率有些低,即便李梅使用好几种催芽手段,长出芽的也就那么一点。

  这些种子的主人很多都不懂如何保存,他们想的是把种子留下来,今年往地里一埋,能不能长出瓜都看天意。

  长的出固然高兴,长不出也没啥损失。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心理,导致很多种子没保存好,无法发芽。

  由于收种、催芽用的时间有些长,所以现如今都已经七月中旬了,化肥厂种的西瓜还没有熟。

  听到询问,李旭想了想,回答道,“也就这几天的事,不过这些西瓜的定价不会低,你们要有个心理准备。”

  “能理解,就这鬼天气,不卖高价才是不正常,再说你姐为了西瓜种子没少花钱,不卖的高一点,本都收不回来。”

  “理解就行,你们别忘了,如果西瓜甜度不错,别把籽给吃了,这东西化肥厂回收。”

  实际上能保存下来的种子,都是从品质不错的西瓜上产出来的。

  对于品质差的瓜,它的种子根本没有保存必要,也没有人会想着留下来栽种。

  当然,上一代品质不错,不代表这一代品质同样不错,只能说希望更大一些。

  “知道,说实话小李,化肥厂厂长要不是你姐,我才不愿意为几分钱费这个力气。”王师傅哼唧道。

  “这话说的不错,挣这个钱太麻烦了,西瓜籽不仅要清洗干净,上面还不能有破损,这些就算了,居然还要留一小块西瓜让化肥厂的人尝尝到底甜不甜。”齐师傅连忙附和起来。

  之前已经有人卖过西瓜,当时化肥厂就把收购西瓜籽的要求告知过全城,所以大家都知道要求的内容。

  刘刚插话道,“化肥厂要是不这么做,谁知道人家送去的种子是什么瓜产出来的?其实这也是为大家好,如果不严格一点,混进大量品质差的种子,以后吃亏的还是咱们这些买瓜的人。”

  “就是,要不是为买家考虑,化肥厂也不想费这么大的事。”李旭跟着辩解道。

  这年头买西瓜,根本没有选择余地,不能试吃,品质差也不能退货,买到的是好瓜坏瓜全凭运气。

  李梅想把这项生意做的长久,就要努力提高西瓜品质。

  然而这会儿想提高品质,只能在种子的来源上下功夫,尽量用好瓜产出的籽栽种。

  正因如此,李梅才会制定出这样的收籽要求。

  虽然这么做会出现弄虚作假的情况,但这确实已经是化肥厂能使用的最好方式了。

  “我也知道这是为我们好,可我就是觉得太麻烦了。”王师傅嘟囔一声,为防止继续被人说教,连忙转移话题道,“还是说说房子的事吧,最多再过两个星期房子就能交付,咱们要不要先去找所长把心仪的房子定下来?”

  众人对视一眼,纷纷出言表示赞同。

  商量一番后,大伙儿当即起身前往所长办公室。

  此时的屋里同样很热,所长正一手摇着扇子一手拿笔在纸上写写画画,看到汽车队上门,她放下手里的笔,询问道,“找我有事?”

  “这话说的,要是没事,谁愿意大热天的走过来?”刘刚应了一声,然后把自己等人上门的目的说了出来。

  听完之后,所长有些纳闷,“这么着急干啥?等房子交付,你们再选不也一样嘛。”

  一听这话,李旭等人就气不打一处来,“你要是把房子的门窗都给安好,你看我们急不急。”

  没错,供销社建的房子没有门窗...

  李旭等人之所以想把房子提前选好,为的就是找人制作门窗,免得到时候那么多人挤到一块,找个木匠都困难。

  众人不留情面的回怼,让所长不由得露出尴尬表情,“这不是为了赶时间嘛,再说不只咱们单位是这样,其它单位盖的房子也都没有门窗。”

  “你们也真好意思,没有门窗的房子,一间屋都敢收二百、二百多。”

  当初李旭等人在得知房子的造价时就觉得自家所长心黑,居然把聘请建房师傅的费用算在房主头上。

  同时他们也产生出造价还挺便宜的想法。

  然而当前几天他们得知房子没有门窗后,真的是当场就开始骂所长的娘。

  这么一看,造价一点都不便宜,自家所长也不能用心黑来形容,说她是资本家都没毛病。

  要知道制作那么多间房屋所需要的门窗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节省出的这么大一笔费用,李旭等人几乎可以肯定这笔钱被单位用来招揽劳力了。

  也就是说单位除了掏出一些钱给部分人补贴两间房,其它的花销可以说是近乎没有,所有花费都由房主承担。

  照这样看,盖的房越多越吃亏。

  说实话,李旭等人甚至觉得自己独立盖七间房,花的钱都跟这个不会差多少...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宝书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穿越六零:一重浪灭一重生,穿越六零:一重浪灭一重生最新章节,穿越六零:一重浪灭一重生 宝书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宝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