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完后,包船王对李旭询问道,“李生,您觉得这笔交易能做吗?”

  李旭仔细回想了下,然后沉吟道,“能做,我觉得往后金价不管是上涨还是下降,都会表现的比较平稳,不会再像之前那样急上急下,到时候咱们可以去炒有合同期限的纽约金。”

  “行,回去我就联系金商。”包船王点了点头,“李生,怡和船务跟香港联合船坞的股份归我,太古地产跟怡和汽车集团的股份归您,我手里的太古地产股份也转给您,您看行吗?”

  “当然行,不过价格还得再跟金商们谈谈,咱们做出这么大的让步,它们得体现出自己的诚意才对。”

  听到这话,包船王顿时笑了起来,“我跟您想的一样,这次必须狠狠地宰它们一刀。”

  转眼过去两天时间,李旭接到了包船王的电话,“李生,金商们给了新的价格,股份一分钱不要,免费赠送,您要是觉得行,我就答应它们,要是觉得不行,我继续跟它们谈。”

  金商们手里的股份总价超过三亿美金,李旭估摸着这差不多是它们的极限了,于是说道,“包生,答应吧,再要估计也要不出什么东西了。”

  “嗯,对了李生,跟您说一个有意思的事,洛希尔国际投资银行派来的那个金商代表说他的家族想跟我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被我给拒绝了。”

  李旭一愣,迟疑道,“他是洛希尔家族的人?”

  “对。”

  得到肯定答复,李旭不由得发出一声感慨,“确实有意思。”

  香港伦敦金交易所背后有八家金商,排在首位的就是洛希尔国际投资银行。

  这家银行同时也是伦敦黄金交易所背后的五大金商之首。

  甭管是香港伦敦金交易所,还是伦敦黄金交易所,它们每天的黄金开盘价都是由洛希尔国际投资银行的人主导制定的。

  这家银行之所以这么牛逼,就在于洛希尔三个字上。

  洛希尔翻译过来就是罗斯柴尔德,曾经号称第六帝国的罗斯柴尔德家族。

  洛希尔国际投资银行是罗斯柴尔德家族旗下的产业。

  经常在网络上厮混的人对这个家族应该不会陌生,有的人认为罗斯柴尔德家族只是低调,实际上它是世界第一财团,还有的人认为这个家族已经破败,虽然有钱,但充其量就是个二流财团。

  前世的李旭没少在网上看到这些信息,这让他非常好奇,特别想知道这个家族的情况。

  去年他特意找包船王了解了一番。

  在当下,罗斯柴尔德家族依旧是世界一流财团,旗下势力遍布各个行业。

  这样的家族想跟包船王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的确让人觉得有意思。

  “包生,您有没有问为什么要跟您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没问。”电话里传来包船王的声音,“我觉得就算问了,他也不见得会告诉我。”

  听到这话,李旭也就不再多问,说了两句便挂上了电话。

  第二天,包船王找到李旭完成股份交接。

  随后包船王和徐向前对外宣布控股消息。

  怡和洋行跟太古洋行的高层人都傻了,他们怎么都没想到金商们会把股份卖给包船王。

  他们想去找金商们算账,但又没那个胆子。

  如果港岛被中方收回去,他们大概率是要回英国的,要是得罪了伦敦黄金交易所背后的五大金商,以后回去能被它们玩死。

  没办法,两大洋行的高层只能忍下这口气。

  金商们也十分意外,它们觉得包船王和徐向前之间的关系已经超出寻常的朋友关系了。

  怡和汽车集团的股份让给徐向前能够理解,可你把已经完成控股的太古地产股份全部转给他是什么鬼?

  你不是在追求上岸吗?

  金商们就这事凑到一块讨论了下,然后它们做出了一个大胆的猜测,真正在金市中大杀四方的或许是徐向前,包船王只是他的合作伙伴。

  它们越想越觉得有理,首先是徐向前的资金来源,至今没人知道他的钱是从哪弄出来的。

  其次就是他这个人,在他大肆收购企业之前,港岛的大亨里面似乎只有包船王一个人认识他。

  这太奇怪了。

  如果说他是近两年突然发迹,这或许就说得通了。

  其实徐向前的身份早就有人说出来了,以前他在港岛有个鞋厂,认识他的有不少人,这些人都爆料过他的身份,只是没人相信罢了。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因为人们觉得这个消息太过离谱,另一方面是因为徐向前的身份有很多种说法,人们也分不清哪个是真、哪个是假。

  除此之外,跟徐向前有过仇的新义安龙头、以及跟他打过交道的前怡和董事局主席纽璧坚同样认出了他。

  但是他俩都没对外说。

  新义安龙头是不敢说,纽璧坚则是不想说。

  论地位,现在的新义安龙头也就配给徐向前擦鞋,他最害怕的就是徐向前突然想起跟自己的恩怨,出手收拾自己。

  面对这种情况,他自然不敢多嘴。

  当初包船王对九龙仓完成收购,导致怡和洋行背后的凯瑟克家族对时任怡和董事局主席的纽璧坚非常不满,没过两年就给他撤了下来。

  纽璧坚对凯瑟克家族一肚子怨气,九龙仓被收购又不是我的原因,你都拿不出钱,我有什么办法?

  再说了,九龙仓被人家买走,我也没吃多大亏啊,我不是让公司从里面赚了近三亿港币嘛。

  可以说自从被解雇,纽璧坚就一直在等着看怡和的笑话。

  没成想他还真等到了。

  而且这个笑话从去年一直看到今年,看得他高兴的都快唱出来了。

  让他满足心愿的人主要就是徐向前,所以他不想把徐向前的情况说出去。

  金商们做出猜测后无奈的发现这除了给自己徒增烦恼,什么用都没有。

  去年的徐向前羽翼未丰,真要对他下手,不是多困难。

  现在的他羽翼已成,想对他下手,简直是痴人说梦。

  最关键的是金商们刚花了一大笔钱跟包船王达成协议。

  这要是被证实弄错人了,丢脸不说,小命没准都得丢。

  思来想去后,金商们就当没这个事,在金市中大杀四方的人必须是、也只能是包船王。

  包船王对怡和船务跟香港联合船坞完成控股的消息一经传出,群众间就流传出了一句话,在香港,港是包家的港。

  这话说的一点都不夸张。

  收下这两家公司后,香港的港口大半都在包船王手里。

  当这句话传进李旭的耳朵时,他好笑不已。

  他记得前世这句话的后面还跟着一句“城是李家的城”。

  现在看来后半句应该是实现不了了。

  因为李旭决定从现在开始要针对李塑花,对他的产业实施全方位的打击。

  李塑花是个地地道道的商人,心里没有国家,只有钱财。

  李旭虽然看不上他,但也没想把他怎么着。

  可他非要找死,三番两次的想要从李旭嘴里抢食吃。

  去年李旭收购置地的时候,李塑花横插一杠子,害得他差点功亏一篑。

  当时他就想对付李塑花,只是后来包船王给他求情,李旭才没有动手。

  现在李塑花又敢玩这么一出,想要争抢李旭看中的地产公司,这让他实在忍不了了。

  每次他要收购公司,都会让包船王提醒一下认识的华商们,免得误伤。

  都提醒李塑花了,他还敢插手,而且还是两次,李旭觉得再不给他点教训看看,恐怕他都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

  包船王得知事情经过后无奈的叹了口气。

  别看他跟李塑花做过交易,实际上他俩的交情没多深。

  去年包船王把内地要收回港岛的消息告诉了几个朋友,其中就不包含李塑花。

  原因就在于李塑花的心里没有国家。

  上次包船王给他求情,不过是看在同为华商的份上、不希望华资势力出现折损罢了。

  现在他又这么找死,包船王也不好再替他求情了。

  说起来李塑花确实厉害,别看现在的他还占不上顶尖大亨,只是个普通大亨,可是在这场金融风暴里面,他名下公司的股价愣是保持住了平稳,近乎没掉。

  要知道即便是顶尖大亨,也没几个敢说名下公司的股价能够保持平稳。

  当然,李旭出手后,李塑花就不再厉害了,公司股价噌噌往下掉。

  李旭的方法很简单,先跟包船王说好,李塑花的货一件都不准出入港口,接着又让徐向前找到李塑花的生意伙伴,直接告诉他们自己要对李塑花动手。

  徐向前的实力人们有目共睹,港岛人全都认为他的实力远远超出李塑花,他要对李塑花动手,谁都认为这是一场毫无悬念的战争。

  于是李塑花的生意伙伴们有的跟他脱离合作关系,有的去股市上做空他名下的公司,希望能赚上一笔。

  最后李旭让自家电视台把李塑花当前的困境如实讲述出来。

  新闻一出,人们就知道李塑花不仅狠狠地得罪了徐向前,十有八九他还是过错方,不然不会连包船王都参与其中。

  被两位顶尖大亨联手制裁,人们觉得李塑花前途堪忧,纷纷抛售他旗下公司的股票。

  这给他急的都顾不上收购破产公司了,连忙护盘。

  同时他又去找徐向前,认错求饶。

  徐向前都没搭理他,让他再等一段时间。

  十月四号,对金融风暴束手无策的英方政府选择认输。

  金融风暴停住了。

  不过港币贬值的问题却是没能得到解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十月十五号,港岛政府发出一条通知,从十七号开始港岛施行港币与美元挂钩的政策,采用1比7.8的固定汇率,也就是一美元兑换7.8港币。

  金融风暴开始前,一美元能兑换六块多港币,以后却是能兑换7.8块,港币还是贬值了。

  由于它是固定汇率,不会出现浮动,这让人们的心里顿时变得安稳许多。

  现在一美元能换九块多港币,跟这个汇率比起来,人们实在没有嫌弃新汇率的理由。

  受此影响,股市的大盘指数都往上涨了一截。

  十月下旬,李塑花实在撑不住了,整个大盘都在涨,就他旗下的公司股价哐哐往下掉,拉都拉不回来。

  他再次找到徐向前,对其求饶。

  徐向前还是没松口。

  因为李旭不想放过李塑花。

  他一直以来受到的教育就是打蛇不死反受其害,斩草要除根。

  既然得罪了,那就往死里得罪,不要让对方有还手机会。

  其实李旭知道,这样是按不死李塑花的,最多只能让他伤筋动骨,几年都没办法缓过劲。

  不过李旭觉得没关系,只要一直按,总有一天能按死他。

  十二月,李旭和徐向前将新收购的公司调整好了。

  李旭把自家产业交给李平打理,自己和徐向前、包船王来到汇丰银行转移存款。

  徐向前和包船王要把自己的存款转到渣打银行,李旭则要把自己和家人的存款转到自家银行。

  得知三人来意,汇丰大班沈弼不仅没有难过,反而长长的松了一口气。

  在得到三人收购银行消息的时候他就已经料到会有这样一天,所以他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

  当然,这只是次要原因,主要原因是因为三人存的资金实在太多了,每年的利息都是一笔不小的数字,汇丰银行给的非常吃力。

  要知道现在可不像后世那样有着非常多的投资机会,现在银行能投入的产业没多少,银行里放着大把的钱,却没地方用,赚的钱拢共就那么多,利息却是要正常支付,沈弼别提多难受了。

  沈弼一点都不害怕李旭三人把钱转走,对于炒股业务这一块,汇丰银行是港岛银行中最全面、也最专业的。

  他相信只要三人还继续炒股,他们就会来汇丰银行。

  到时候自己只收取庞大的交易费,不用给利息,这真是想想都让人觉得高兴。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宝书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穿越六零:一重浪灭一重生,穿越六零:一重浪灭一重生最新章节,穿越六零:一重浪灭一重生 宝书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宝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