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礼部右侍郎,冯京觐见!”

  内官朝御书房门外通传道。

  冯京手里拿着核对完成的殿试考卷,小步走入御书房,朝嘉佑帝行礼道:

  “臣礼部右侍郎冯京,拜见陛下,陛下圣安!”

  嘉佑帝抬了抬手,“冯爱卿起来吧!殿试的考卷整理好了吗?”

  冯京起身说道:“回陛下,殿试考卷301份已经复核完毕,并未发现异常!”

  嘉佑帝满意的微笑道:“做的不错,呈上来吧!”

  冯京将手中的考卷递给过来接应的内官。

  嘉佑帝看着呈送上来的殿试考卷,并没有翻阅,而是抬头看向侍立在堂下的冯京。

  “冯爱卿,你担任礼部侍郎有些年了吧!”

  冯京有些不明所以,老实回答道:“回陛下,臣嘉佑七年接任礼部侍郎,如今三年有余!”

  “不知冯爱卿对于治河赈灾可有了解?”

  嘉佑帝冷不丁地问道。

  冯京没想到嘉佑帝会突然问自己这个问题,不过刚才和徐子建聊天的时候,两人正好讨论过这个问题。

  他整合了徐子建提到的智和经验以及赈灾防疫方法,沉吟片刻后,恭敬的回答到:

  “回陛下,臣以为要解决水患问题,须得从两个方面入手。

  其一便是调集精锐河工营,疏浚河道以及加固堤坝,在各州城内修建暗渠和蓄水池,作为蓄水防洪之用。

  其二便是赈灾与防疫,每逢水患,疫情时常出现。

  究其原因,乃是灾民受寒引发风寒亦或是喝了不洁水源,导致瘟疫发生。”

  嘉佑帝有些好奇地问道:“冯爱卿,这瘟疫可有办法解决?”

  冯京点了点头拱手道:“回陛下,关于防止瘟疫,可先咨询名医关于治疗瘟疫的药方,提前准备防疫的药材让州府的依据药方熬制好药水,分发给受灾百姓服用。

  与此同时须得建造隔离大营,将发生瘟疫的百姓安置在隔离大营中治疗,得了瘟疫的病人尸体也需妥善处理,集中焚烧,控制传染源头。

  还有一点也非常重要,那便是禁止百姓喝未经煮沸过的生水!”

  嘉佑帝有些不解的问道:“这控制疫病和不喝生水有什么关系吗?”

  冯京回答道:“回陛下,这水灾过后,河里面的水浸泡过尸体与粪便,已经变得不洁!

  寻常百姓饮用后,极容易患病发生瘟疫!”

  嘉佑帝这才了然的点了点头,夸赞道:“冯爱卿,不曾想你对这治病防疫居然有如此见地!真乃是我大周良臣,回头记你一功!”

  这个正在防疫之法,可是从徐子建处听来的他可没这本事。

  冯京犹豫了片刻,还是说出了实情。

  “回陛下,此防疫之法,非臣之功也。

  臣今早在大庆殿偏殿取殿试考卷的时候和枢密副使徐大人正好聊到江南水患问题!

  徐大人见识广博, 便将此治河赈灾之法告诉了微臣。”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冯爱卿实诚不贪功,甚好甚好!

  听你说起来,朕才想起徐公明不但擅长治河而且医术精湛!

  回头须得记他一功!

  不知冯爱卿可愿替朕坐镇江南路?”

  嘉佑帝摸着胡子笑道。

  “回陛下,微臣愿意!”

  冯京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

  得到冯京的应允后,嘉佑帝原本皱着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

  他看向冯京的眼中满是欣赏。

  “冯爱卿不瞒你说,淮南路和江南路发生水患。朕正打算派一得力,官员前往赈灾!

  既然冯爱卿愿意出京任职,朕便任命你为淮南路转运使,为大周处置淮南路的灾情!”

  “臣,冯京遵旨!”冯京激动地说道。

  作为礼部侍郎想要升迁的途径一般有两条。

  一条便是平调到其他六部,担任左侍郎。

  比如吏部、户部、兵部、刑部和工部等重要部门。

  优秀的礼部侍郎,有可能被调往这些部门担任侍郎甚至尚书职务。

  如姚夔真宗时期就有过从礼部侍郎转任吏部左侍郎的经历。

  至于另外一条便是外放地方,一些中央官员会被派往地方担任要职,这种经历有助于获得更全面的能力和声望,从而为回京后更高层次的任命打下基础。

  冯京圣眷正隆,嘉佑帝安排他外放,自然不是贬官。

  若是能够在淮南路转运史上做出成绩,日后回到汴京踏足政事堂,成为宰相,也并非不可能。

  结束问话后,嘉佑帝抬了抬手。

  “冯爱卿你去吧,先回家准备准备!

  两日后朝会上朕宣布对你的任命!”

  “谢陛下!”冯京躬身行礼后离去。

  …

  解决了江南以及淮南路赈灾官员任命问题,嘉佑帝紧皱的眉头终于略微舒展开来。

  他拿起被放在第一的殿试考卷。

  考卷的编号写的甲四,正是大相公韩章孙子韩治的考卷。

  嘉佑帝看完这张考卷后,眉头不由得又皱了起来。

  这韩治通篇策论,渲染的是以仁为本,想要以大周文化浸润辽国人,从而达到不尽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若是庆历年之前,嘉佑帝还觉得有道理。

  可如今嘛,只能用迂腐两个字形容…

  自从经历过庆历年间的三场大败后,嘉佑帝就明白光靠儒家学问不能打败外敌。

  若是国家没有强悍的军队守护,只能陷入任人宰割的境地。

  这文章虽然文采不错,不过想法太过于理想化,想要位列三甲自然是不可能。

  嘉佑帝考虑到韩治乃是大相公家的孙子,将其考卷放到一边,稍后再做定夺。

  随后嘉佑帝又翻阅了,其他评分前二十的殿试考卷。

  其中徐达、苏颂、沈括、盛长柏,四人的考卷被嘉佑帝挑了出来。

  这四人的考卷写的都很有见地,尤其是徐达和沈括二人的策论最符合嘉佑帝的心意。

  只是这二人的身份让嘉佑帝有些纠结。

  一个是徐子建的表弟,一个是徐子建的弟子。

  如若让两人位列三甲,怕是会引起朝堂非议。

  嘉佑帝思虑片刻,还是打消了这个想法。

  他将徐达定为殿试第一名,而且沈括被放到二甲第一名。

  至于剩下的探花和榜眼,苏颂和盛长柏两人的文章都在伯仲之间。

  嘉佑帝对一旁伺候的内官询问道:“刘瑾,盛长柏和苏颂二人容貌如何?”

  刘瑾闻弦知雅意,恭敬的回答道:“回陛下,盛长柏身材高大,相貌堂堂,其祖父乃是先帝时期的探花郎!”

  嘉佑帝点了点头。

  “那便让这盛长柏摆当探花吧!

  苏颂做榜眼…”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宝书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生古代:庶子的开挂之路,重生古代:庶子的开挂之路最新章节,重生古代:庶子的开挂之路 宝书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宝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