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来说,1号智能AI所提出的智能实验室,就是将所有仪器设备智能化,让1号智能AI能够直接控制,从而减少机械臂的使用。

  说白了,现在的实验楼里虽然有了很多机械臂来代替重复工作,但实际上只是用机械臂取代了实验室的杂工罢了。

  在这里,机械臂仅仅只是替代人类的工作,对于实验只能够起到一定量的加成,而不是质量上的加成。

  但如果1号智能AI提出的智能实验室建成的话,那么一些需要大量重复实验的研究工作就完全可以全部交给1号智能AI,科研人员只需要在提交实验计划之后,由1号智能AI给出实验时间,等实验结束时,科研人员直接查看实验报告即可。

  同时,智能实验室也可以进行产研一体化。

  实验结果出来之后,就可以直接在实验室内进行初步的工厂化投产,从而制定工程工艺,为下一步扩大工厂化投产做准备。

  说白了,1号智能AI的建议,更像是未来科幻小说里所提到的万能工厂的简化版本。

  赵小侯对于1号智能AI的建议也寻思了一会,然后就问道:“你有了相关方案和计划吗?”

  1号智能AI飞快就给出了答案:“根据我对大夏现在的科技水平以及工业水平的判断,已经制定出了三套根据大夏科技,工业水平的智能实验室方案.........”

  三套方案?

  赵小侯这个时候倒是升起了兴趣,随即就让1号智能AI将那三套智能实验室方案都显现了出来。

  简单来说,这三套智能实验室的方案是各有不同的。

  1号智能实验室方案是完全依靠大夏现有科技,工业水平来建造的,简单来说就是百分之百的国产化,即便是借助一些进口设备,那也是大夏国内拥有的进口设备,不需要单独进口采购。

  2号智能实验室方案就不是百分之百的国产化了,有百分之十的设备需要进口。

  3号智能实验室方案则是百分之三十的设备需要进口。

  简单来说,1号智能实验室的性能最差,2号智能实验室中等,3号智能实验室性能最高。

  同时,这三套智能实验室都可以自我更新换代,只不过速度快慢而已,毕竟需要进行相关的设备研究,进行制造,才能够更新换代。

  赵小侯随即就将2号,3号智能实验室方案所需要进口的设备订单转发给了公司采购部,要求他们最短时间内确定哪些设备无法进口,哪些设备能够进口。

  这个要求让采购部再度忙碌了起来,在采购总监的带领下,采购员们纷纷拿起电话开始联络起自己的供应商来。

  当然,这些供应商里大多数都不是那么正规的国际贸易商。

  这并不奇怪,之前就说过了,很多国外的先进设备并不是说你拿钱就能够买到的。

  只有通过一些灰色的国际贸易商,才可能买到这类设备。

  当然,这个过程就需要花上比正规购买多上好几倍的钞票。

  但小侯科技公司现在可不缺钱。

  只要你敢卖,我就敢卖!

  当然,这仅仅只是一个准备罢了。

  赵小侯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了超高强度碳纤维的研究上。

  他出去这么久时间,也不知道1号智能AI的实验情况如何了。

  很快,1号智能AI就将这段时间的实验报告打印了出来。

  像这样规模的实验,仅仅在电脑屏幕上看,就太麻烦了。

  还是打印成纸,看起来更方便一些。

  就坐在电脑屏幕前,赵小侯拿起足足有一尺高的实验报告看了起来。

  前面部分,他都是一目一页的翻着看,唯独到了最后的几页,他才是慢慢的看。

  原因很简单,最后的几页才是整个实验报告的精髓。

  上面记载了这段时间1号智能AI实验之后形成的电磁波高频震荡的规律。

  按照这个电磁波高频震荡规律,1号智能AI已经研制出了一批高强度碳纤维样品。

  其中抗拉强度最高的碳纤维已经达到了6800mpA,这已经达到了t1000等级的标准以上。

  简单来说,现在小日子对大夏出口的高强度碳纤维就分为两个等级。

  t800和t1000.

  t800等级的碳纤维抗拉强度为4600 mpa,而t1000等级的碳纤维抗拉强度为6700 mpa?。

  不得不说,这次回来,1号智能AI给了赵小侯一个惊喜。

  要知道,t800和t1000的碳纤维,大夏现在的需求量太大了。

  各方面应用都极为广泛,而鱼竿仅仅只是很小的一部分罢了。

  因而大夏每年都要消耗大量外汇去进口这类碳纤维。

  而最让赵小侯惊喜的就是,在实验报告里,1号智能AI已经推测出小日子在t800,t1000碳纤维的成本。

  简单来说,1号智能AI所研制出来的碳纤维,其如果工厂化大量生产的话,其成本将会比小日子的t1000碳纤维便宜9成以上。

  这也就是说,这个碳纤维一旦投产,那么小日子在大夏的碳纤维市场就会彻底崩溃。

  而大夏由此而来的好处就不用言语了。

  不但能够利用成本更低的国产货取代小日子货,更能够出口,攻占其它国家的市场。

  毕竟这个成本是其它国家的碳纤维没办法比拟的。

  当然,对于赵小侯的整个项目来说,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罢了。

  毕竟他想要研制的碳纤维可不是t1000这个等级可以比拟的。

  而是可以用在太空电梯上的超高强度碳纤维!

  之前就说过,太空电梯的绳索主材必须是抗拉强度超过100GpA!

  现在1号智能AI搞出来的碳纤维仅仅只是6.8GpA,只是太空电梯绳索主材抗拉强度的6.8%。

  差距甚远啊。

  不过话说回来,在这次回来之后,他去锗碳芯片项目组巡视的时候,又冒出来一个灵感。

  那就是太空电梯的主材不一定非要用碳纤维来制作,用碳纳米管来制作也是可以的。

  因为有些形态的碳纳米管,其抗拉强度,直接就超过了100GpA。

  唯一的问题就是碳纳米管的成本太高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宝书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被系统强迫成为大科学家,被系统强迫成为大科学家最新章节,被系统强迫成为大科学家 宝书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宝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