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易再次给范泽民去信,让他严密监视突竭斯和吐蕃的动向。

  他还表示,自己不日将前往河西视察工作,随行的还有灵武卫骑兵。

  他的本意是亲自去河西坐镇,免得河西四郡全被一锅端了。

  没想到,范泽民立刻回信称,河西地方偏僻,存粮不多,无法供给额外的大军。

  而且河西卫一切正常。

  突竭斯和吐蕃老实得像绵羊一样。

  太保请放宽心。

  如果太保实在不放心,就请另外派个人来代替自己吧!

  宁易看了回信后,气得当着周惊鸿的面,一把把信笺拍在了桌子上。

  什么人呐!

  自己是去救你命的,你却像防贼似的。

  真是热脸贴在了人家的冷屁股上。

  周惊鸿问清楚了情况后,劝慰道:

  “听说范泽民自视极高,常以当代武侯自居。

  当初马宗派人去劝他一起起事,结果此人当着信使的面,

  将马宗的信撕成两半,还说了句‘尔等也配’。

  如今太保带着灵武卫的兵,到他河西卫的地盘上,他自然会视为羞辱。”

  原因恐怕还不仅仅是这个。

  之前没给这人封侯,估计这人因此忌恨上了自己。

  周惊鸿又说:

  “范泽民虽然有些桀骜,但能力还是有的。

  河西卫面临的形势,是所有边卫中最严峻的。

  但自从此人担任河西卫大提督后,却从未出过任何差错。

  太保是不是真的过虑了?”

  宁易摇了摇头。

  河西卫这些年没出事,并不一定是他范泽民的本事。

  反正这次河西必然会出事,而且是大事。

  见周围没有其他人,周惊鸿又小声说:“如果太保笃定河西有变,也不必忧心。让范泽民吃点苦头,对太保而言,也不是坏事。”

  正常情况下,确实是这样的。

  但问题是,这次河西四郡会全丢掉。

  那这就不是一点苦头了,而是大楚的一个大麻烦。

  河西一丢,大楚的两大死敌就连成了一片。

  大楚在战略上将陷于极其不利的境地。

  而且,大楚通往西域的商路也将断绝。

  在他的商业振兴计划里,同西域的贸易往来,可是很重要的一环。

  不行,范泽民自己找死,但他却不能真的不管这货。

  他让周惊鸿厉兵秣马,准备随时支援河西卫。

  他自己则打算带领一支骑兵直接过去。

  你范泽民算老几?

  你不让我来,我就不来啦?

  真是分不清大小王!

  但就在他准备动身时,朝廷用八百里加急送来了一封急报——外东北的东胡人大举南下,进犯渤海郡。

  渤海太守上报称,犯边的东胡人有近十万之多,且悍勇残暴,渤海守军不能敌,请朝廷速发援兵,迟则渤海不保。

  宁易也吓了一跳。

  算算时间,另一个时空的现在,好像就是契丹人崛起的时期。

  这东胡人的首领,不会叫耶律阿保机吧?

  不会不会!

  这个时空的历史已经完全改变。

  东胡人应该不是契丹人。

  但就算不是,也不能掉以轻心。

  前世的历史表明,凡是在东北一带崛起的政权,最终都会给中原王朝带来巨大的麻烦。

  这个东胡看来已经成了气候,绝不能听之任之。

  他思考了一夜,最后决定还是先解决东北的这个大患。

  第二天,他还没来得及给朝廷回信,朝廷的第二封急报到了——占城、真腊联军进逼洱海。

  在两国联军的扶持下,已经灭亡八十年的南诏复国。

  他还没反应过来,第三封急报又接踵而至——三佛齐、琉球等国疑似有变。

  往年年关前,这些附庸小国都会派使者进京朝贺。

  但今年却不见其身影。

  沿海商人盛传,三佛齐等国正在境内大肆屠杀大楚子民。

  紧接着是第四封——草原上的突竭斯人出现异动。

  这一点都不用朝廷急报。

  他在灵武卫就已经感受到了。

  据探马回报,边境上出现了许多突竭斯部族军的身影。

  一时之间,大楚四面八方全是敌人。

  他们在同一时间,一起扑向大楚。

  这绝不可能是偶然。

  这背后肯定有天门的身影。

  他都能想象得到,杨怜影穿梭在这些势力之间,用她的媚术蛊惑各方首领的情景。

  也难为她一个女子,竟在一年的时间里跑了这么多地方,硬生生地攒出了一个“天下攻楚”的大局。

  这四封急报,他只给周惊鸿看过。

  周惊鸿算是颇有胆识的,但他也被惊得冷汗直流。

  大楚立国八十多年,从未遇到过这种情况。

  他催促宁易赶快回京主持大局。

  他都吓成这样,京城里的皇帝和文武百官是何情形,他不用想都知道。

  但此时,他反而冷静了下来。

  杨怜影挑动了这么多势力,怎么可能漏掉吐蕃呢?

  吐蕃要动手,只可能有两个方向:西川和河西。

  其中最有可能的是河西。

  别看大楚烽烟四起,但系统面板上至今只有“夺回河西”这一条任务。

  也就是说,在东北、正北、西北、西南和海外这五个方向上,系统认为只有西北的河西,才是自己该出手的地方。

  想想也是!

  突竭斯的主力在西征。

  它的左翼被自己折腾得实力大损,连左贤王都被搞死了。

  突竭斯表面上实力最大,但眼下对大楚的威胁却不大。

  三佛齐、琉球这种地方根本不用管。

  南诏也是。

  毕竟它远离中原的核心地带。

  它复国就让它复吧!

  回头再来教训它。

  东北的东胡有些麻烦。

  但它再麻烦也比不上吐蕃这个庞然大物麻烦。

  河西卫别看眼下安然无恙,但它必然陷落——如果自己不管的话。

  他不能回京。

  至少要在解决掉河西卫的麻烦之前,不能回京。

  他给皇帝和朝廷回信,让陛下和诸公莫慌,一切尽在掌握中。

  他让朝廷公告东南沿海,建议大楚子民不要出海。

  令西南各地守军密切关注南诏,但暂时不用理它。

  另外,他建议朝廷调燕山卫主力进入渤海郡,以抵御东胡人。

  至于突竭斯人,他认为不足为虑。

  他认为可以委任林丹峰为大楚北面行营大总管,统筹平晋、燕山、拢右、灵武及地方守军,以应对突竭斯人的威胁。

  他自己则前往河西,协助河西卫监视吐蕃。

  写完回信后,他也不等朝廷的回音,直接带上一营骑兵,踏上了西行之路。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宝书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百战百胜!只因我能提前模拟战争,百战百胜!只因我能提前模拟战争最新章节,百战百胜!只因我能提前模拟战争 宝书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宝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