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农工商,士为尊,农为本,工为巧,商为末。宁太保此举,实为舍本逐末,老夫以为,并无必要。”

  大殿之上,汤铭贤慷慨陈词。

  宁易抖擞精神,正要出列应战,没想到有人先他一步。

  那人却是户部尚书陶珪。

  “汤相过虑了!宁太保也没说要将商人的地位,提高到士农工之上啊!宁太保只是说要给予商人适当的尊重,等商业繁荣之后,就可以多征些税,这完全是好事嘛!”

  众人都看着他发呆。

  宁易也很诧异。

  这话一点毛病都没有。

  但这话从陶珪嘴里说出来,就让人很意外了。

  汤铭贤身为左相,掌管着六部中的吏部、户部和礼部。

  这三部分别对应的是人事、财政和思想这三大关键领域。

  陶珪这个户部尚书,是汤铭贤一手提拔上去的,算他的门生。

  眼下这个门生在这种场合,当众反驳他,差不多算是背刺了。

  汤铭贤气得胡须发抖,厉声道:“胡说八道!”

  说完了又觉得不妥,他又对宁易拱手道:“宁太保,老夫不是说你。”

  接着他转向陶珪:“宁太保忙于征战,不懂其中道理。你饱读圣贤书,难道不知道只要此例一开,商人必会乘隙而上。假以时日,就算不能居于我等之上,也必然会将农工踩于脚下。”

  宁易忍不住想夸他一句:您老看得真准!

  未来这些商人的社会地位,确实会比农民和工人高。

  不过那会是很多年之后的事情。

  现在还是先解燃眉之急吧!

  他正要开口狡辩,结果又被陶珪抢了先。

  “汤相所言,确有可能。但我等可以为宁太保查漏补缺,杜绝此事成真。可如果不开此例,则三五年后,朝廷钱粮恐怕难以为继,这您是知道的啊!”

  汤铭贤竟无话可说。

  龙椅上的皇帝忍不住问道:“大楚国库竟到了如此窘迫的地步吗?”

  陶珪拱手道:“臣惶恐,臣无能,臣有罪,但国库确实一日窘困一日。臣看了宁太保的奏折后,想了三天三夜,发现除此之外,再无其他良方。”

  这时,户部两位侍郎同时出列,齐声附议陶珪所言。

  看来,朝廷的财政状况,让户部的官员们压力很大。

  不过,汤铭贤的手下也不都是二五仔。

  吏部尚书曹梦迎出列帮领导说话:

  “陛下,商人见利忘义,寡廉鲜耻。

  其低买高卖,囤积居奇,扰乱天下,实为国家蛀虫。

  所以历朝历代都将商人列为贱籍,加于诸般限制。

  我大楚不能为了一时小利,而铸成千古大错……”

  他的话被鄂国公雷云德打断。

  这位年迈的老将军气哼哼地说:

  “你到底有没有看宁太保的折子?

  宁太保说得很清楚,有商人才有商品流通。

  商品流通起来才能带来生产力的提升,以及财富的增值。

  一句话,商人是有益于国家的,不是国家的蛀虫。”

  曹梦迎脸涨得通红。

  宁易的奏折他看了,但没看懂。

  他不知道宁易的折子上是不是这么说的。

  就算是,他也不敢攻击宁易。

  于是他选择了攻击雷云德。

  他冷笑道:“听说鄂国公垄断了京城川锦的买卖,看来是真的,不然也不会这么为商人说话。”

  他这话一说,大殿上顿时传来一阵嗡嗡声。

  在这个时代,商人是贱籍,商业是就贱业。

  一个贵族去经商,是一件很丢人的事。

  这下轮到雷云德涨红脸了。

  但他毫不退缩:

  “不错,老夫就是在做川锦的买卖。

  老夫不像你们,你们一中举人就能有一百亩地可以免税,中了进士有一千亩。

  这大殿上的所有文官,你们哪个在老家不是良田万顷?

  可我们这些人呢?俸禄就那么点,可家里的人却越来越多。

  不靠做生意添点进项,就等着坐吃山空吗?”

  他这话,让大殿上的很多勋贵武将都心有戚戚焉。

  这些勋贵大多是开国功臣的后代。

  都是有食邑的,从几百户到几千户不等。

  开国的时候,天下还乱糟糟的,粮食忒贵。

  一千户所产的粮食,能让一家人过得很体面。

  可八十多年后的今天,粮食远没有当初值钱。

  而这些勋贵们开枝散叶,都是一大家子人。

  在京城这个挥金如土的地方,那点俸禄就明显不够用了。

  这一点,宁易从前身的记忆里就能体会到。

  宁府也就是从他发达之后,才开始摆脱窘况的。

  雷云德这话,也戳中了文官们的软肋。

  这些文官中,一些出身世家大族。

  比如老丈人,他的沈家就是燕山最大的地主。

  另一些即使出身普通,但他们一旦中举,则乡里的农户会主动委身成为其佃农,以逃避田税。

  这些举人就会瞬间成为大地主。

  高中进士后则会成为更大的地主。

  而这本质上是在同朝廷争利。

  大殿上的文官们都不说话,却都愤愤地看着雷云德,恨他在皇帝面前撕破了这层遮羞布。

  汤铭贤长叹一声:“陛下,老臣无能,任左相十三年,朝廷钱粮日益紧张。请陛下另选贤能,施行宁太保之策,老臣这就告老还乡,还请陛下恩准。”

  他这话一出,所有人都变了脸色。

  皇帝连忙说:“汤相何出此言?朝廷这些年全靠汤相勉力支撑,可谓劳苦功高。朕还需要汤相扶持,怎能这时告老还乡呢?”

  皇帝说着,不由自主地看向了宁易。

  宁易恨不得踹汤铭贤一脚。

  老家伙你有话说话,好好沟通。

  怎么动不动就尥蹶子!

  什么坏毛病?

  他站出列,先是朝皇帝行了一礼,然后对汤铭贤说:“请问汤相,前朝是怎么亡的?”

  这话问得有些莫名其妙。

  但汤铭贤还是答道:“亡于党争,亡于藩镇,亡于昏君无道,致使民不聊生。”

  宁易道:“汤相所言,对也不对。前朝之亡,始于河北百姓暴乱。暴乱之后,皇权衰弱,党争才起。中央权威不再,才使得地方藩镇坐大。”

  汤铭贤、刘尚奇等人纷纷点头,不由得对宁易刮目相看。

  这话一般的武将还真说不出来。

  宁易又说:“还有前前朝,也是自红巾之乱后,才一步步走向衰亡。”

  曹梦迎道:“确实如此,但这和今天所议之事有何干系?”

  宁易笑道:“曹尚书稍安勿躁,汤相也别急着告老还乡,且听我慢慢道来。”

  他转过身,看着大殿上的文武百官。

  一股自信油然而生。

  老子来自互联网时代,混迹论坛贴吧多年。

  忽悠尔等还不是手到擒来?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宝书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百战百胜!只因我能提前模拟战争,百战百胜!只因我能提前模拟战争最新章节,百战百胜!只因我能提前模拟战争 宝书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宝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