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钱难倒英雄汉。

  一粒米难倒宁军神。

  明明对方已经摇摇欲坠,只要上前再轻轻一推就会倒下。

  可偏偏现在自己这边,因为粮食不济而完全动弹不得。

  陆洽又问他:“平晋卫、拢右卫能匀出粮食来么?”

  宁易叹气道:“上次平叛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将存粮消耗得差不多了。我也交待过朝廷,有余粮尽量先往您这边送。”

  这两卫的情况,估计还不如燕山卫。

  之前和林丹峰商量时,林丹峰就说过,平晋卫策应燕山卫可以,但却只能进入草原一百里。

  原因也是因为粮食不够。

  前世看到“大军未动粮草行”这几个字,他总是嗤之以鼻。

  搞得好像军队平时不吃饭一样。

  等他真正带过兵后才知道,士兵战时吃的和平时吃的根本不一样。

  最关键的是,战时运输粮食的损耗实在太大了。

  尤其是在境外作战时,随着粮道的拉长,损耗也会成倍增长。

  陆洽陪着他一起叹气。

  他振奋精神,对陆洽说:“我把骑兵旅和独立营留在燕山,您帮我想办法养起来。我这就回京城,催促朝廷尽快往燕山再送粮食。”

  陆洽点头答应下来:“为今之计,也只能这样了。”

  他告别陆洽,花了五天时间赶回京城。

  见他平安归来,汤铭贤等人都暗暗松了口气。

  之前他带着六千人就冲入了草原,一连十多天没有消息,京城里人心惶惶,朝廷上暗流涌动。

  很多人这才发现,大楚朝廷似乎已经离不开这位太保了。

  有他在,朝廷目前的这套班子就稳如磐石,没有任何野心家敢冒出头来。

  最妙的是,他空有权臣之名,却无权臣之实。

  别看他是大楚品级最高的官员,同时又深获陛下的信任,可是他从不对朝廷的内政外交指手画脚,除了鼓捣他的军校,就是成天想着怎么削鞑子。

  关键是他还屡屡得手。

  这次他又把草原搅得天翻地覆,据说连左贤王都弄死了。

  现在三佛齐、琉球、真腊这些藩属国可老实了,生怕大楚去打他们。

  但仅仅只过了一天,他们放下的心又提起来了。

  因为这位爷,要朝廷筹集五万石粮食,立即送往燕山。

  当天散衙后,汤铭贤和刘尚奇这两位宰相联袂来到宁府。

  “太保还想继续用兵草原?”汤铭贤开门见山地问。

  宁易点头。

  这没什么好隐瞒的。

  汤铭贤又说:“去年年尾,先帝还在时,我们在御前说好了的,三年之后再做此事,当时太保也是答应了的。”

  宁易道:“此一时彼一时。如今我才知道,大单于和右贤王西征未归,左贤王身死,如今是鞑子最虚弱的时候。这是天赐良机,不可错过。”

  这些情况他已经向兵部呈文汇报过,两人也是知道的。

  刘尚奇在一旁道:“再好的机会也没有用,因为朝廷没粮。”

  宁易不信:“大楚承平八十多年,怎么会没粮?”

  汤铭贤给他解释:“大楚有粮,是朝廷没粮,粮食在江淮、西川等地百姓手里。”

  “那朝廷去收购不就行了?”

  “朝廷没钱,而且就算有钱收购,运到北方来也不合算,因为损耗太大。这其中的道理,上次老夫和陶尚书已经和太保讲明白了。”

  宁易冷笑:“上次是没粮,现在多了个没钱,下次又会多出什么理由?”

  汤铭贤无奈地说:

  “真是没钱了。

  朝廷的主要收入来源是田税,可从三十年前起,田税就再也没有增长过。

  而百官的俸禄、将士的饷银、皇家的支出,这些却是连年上升。

  朝廷早已入不敷出,最近十年来一直在吃老本。”

  刘尚奇在一旁补充:

  “这一年里,太保收复北梁和平定三卫之乱,

  不仅将朝廷这几年积攒下来的粮食消耗得差不多,也让国库也快见底了。

  太保还要搞什么火药武器化,要铸什么火枪火炮,

  这又需要大量的铜铁,朝廷真的快支撑不住了……”

  两位宰相在他这里哭了一晚上的穷,终于让他明白了一件事,就是朝廷眼下真的凑不出这五万石粮食。

  他真是无语了。

  在四夷眼中富得流油的大楚,既缺钱又缺粮,连五万石粮食都凑不出来。

  第二天,沈越领了一个中年儒生来见他。

  他心里隐隐有些期待。

  希望这人像上次的周惊鸿一样,是个能帮到自己的能人。

  此人行过礼后,不待沈越介绍,就自己说道:“在下国子监助教商才,听闻太保忧于粮草不济,无法用兵草原,特来为太保解忧。”

  宁易精神一振:“商先生请讲。”

  商才将一幅舆图展开放到桌上。

  “江淮之富,甲于天下。不仅北方五卫,就连朝廷百官的俸禄,也有赖于江淮的钱粮。只是江淮地处偏僻,道路崎岖,交通不易。尤其是粮食,途中损耗甚巨……”

  宁易听了半天才听明白。

  这位老先生居然建议他疏通旧渠,开挖新沟,形成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这样南方的粮食,就能很轻松地运到北方来。

  这特么不是隋炀帝干的事情么?

  您老先生真看得起我!

  他心中失望:“你说得很好,但这是百年大计,而且所需人力无可计算,这不是我能做得了的。”

  见他不感兴趣,商才也很失望,但仍劝道:“这确实需要一些人力,但绝非无可计算。在下敢说,只需二十万民夫,十年必定功成。”

  他端起茶杯:“十年太久,我等不了!”

  见他谢客,商才只得收起舆图,起身告辞。

  临走时,商才最后转身劝道:“此事虽难,但一旦成功,则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请太保三思。”

  沈越和商才走后,老丈人又来了。

  老丈人应该是受人之托来劝他的。

  “你能不能别折腾了?”

  老丈人苦口婆心:

  “你现在要权有权,要钱有钱。

  手握雄兵,威震天下。

  你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鞑子虚弱了,就一定要去打他们吗?

  打了鞑子,你又有什么好处?

  你不是连郡王的封号都不要么?

  这次凯旋而归,还击杀了左贤王,你不也说不要任何奖赏么?

  你到底图什么?”

  他无言以对。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宝书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百战百胜!只因我能提前模拟战争,百战百胜!只因我能提前模拟战争最新章节,百战百胜!只因我能提前模拟战争 宝书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宝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