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就到了五月十八。

  天没亮,武威伯宁哲就在妻滕的服侍下,穿戴好礼服。

  拜别母亲后,他来到皇城太极殿。

  今天的观兵大典就在太极门前举行。

  刚听说观兵大典时,他完全没在意。

  他无职无衔,无权无势,就一闲散伯爵。

  平时每旬一次的大朝会,他都没资格参加。

  这次的观兵大典,他就更不用想了。

  但没想到,负责组织这次大典的礼部,竟专门派人通知他,要他在万寿节当日,和文武大臣、宗室勋贵们一起,陪陛下观兵。

  宁哲受宠若惊,但也百思不得其解。

  直到他听说,这次被观兵的十一个营中,来自燕山卫的就是宁字营。

  也就是自己胞弟宁易兼任营指挥的那个营。

  也是陛下唯一亲自点名的营。

  宁哲这才明白。

  原来是兄凭弟贵!

  宁哲最近的心情可谓跌宕起伏。

  三个月前,自己那个混不吝的胞弟,不知何故惹到了庐陵郡王家的小郡主。

  那庐陵老郡王从辈分上讲,算当今陛下的族叔,在大楚地位超然。

  庐陵小郡主是出了名的刁蛮任性。

  她放出话来,要打断宁易的腿,还带着人天天来武威伯府堵人。

  身为长兄,宁哲不能不管这个弟弟。

  他和母亲商量之后,决定把这个惹祸精送到燕山。

  大提督陆洽顾念和亡父的情谊,痛快接纳了宁易。

  但宁哲刚放下心来没几天,就传来了鞑子入寇燕山的消息。

  宁易也一时之间音讯全无。

  母亲心疼小儿子,整天哭哭啼啼。

  还好,没过多久,大提督就来信,称宁易安然无恙。

  宁哲再次放下心来。

  可过了不到十天,燕山又传来噩耗。

  燕山大军居然败了。

  宁易所在的端州城又被围了。

  而且这次敌人势大,端州城沦陷似乎不可避免。

  得知这个消息后,母亲就彻底忘了小儿子的顽劣不堪,只记得他小时候的机灵可爱。

  她在府里哭天抢地,说对不起宁易。

  说他从小就没了爹。

  长大了爵位也没有他的份。

  都二十岁了,连个媳妇都没有。

  现在干脆连命都要没了。

  宁哲听得心烦意乱。

  但他毫无办法。

  幸好只过了几天,端州城的围就解了。

  宁哲母子还在打听这消息的真伪时,好消息一个接一个地来了。

  宁易被大提督任命为端州总管。

  端州城能被守住,主要是他的功劳。

  宁易带兵夜袭北梁大营,一举击溃三万北梁大军。

  他还一把火烧掉了敌人的粮草,逼得鞑子不得不求和撤退。

  宁易独自追击鞑子,在汶水边大破左谷蠡王的大帐兵,斩杀无数。

  他不仅逼得左谷蠡王跳河,还缴获了左谷蠡王的王帐和大纛。

  宁哲听得目瞪口呆,一个也不敢相信。

  这听起来像是某个名将的传奇。

  他怎么都没法把这些,跟他那个只会吃喝玩乐、胡作非为的弟弟联系起来。

  难道说,自己的这个惹祸精弟弟,真的浪子回头,脱胎换骨了?

  正想着,礼部的一个官员过来,把他领到他的位置上。

  周围的勋贵大都不认识他。

  见一个陌生面孔,居然站到了伯爵行列领头的位置,无不诧异,开始窃窃私语。

  等知道他是宁易的胞兄后,这才了然。

  据说,陛下和朝廷对于燕山战局非常悲观,已经做好了燕山糜烂的准备。

  汶水大胜的捷报传到京城后,陛下先是完全不信。

  待兵部再三查实之后,陛下兴奋地连说了三声“好”!

  取得汶水大捷的宁易,无疑已经入了陛下的眼。

  上代武威伯英年早逝。

  两个儿子一个老实一个顽劣。

  武威伯府眼看就要衰落了。

  三代之后估计连爵位都保不住。

  但没想到,顽劣不堪的那个,居然是个不世出的将才。

  这次的观兵大典,只要宁易不出大的纰漏,那一飞冲天就在眼前。

  这宁家眼看就要起来了。

  旭日东升,乾元帝的御驾出现在了太极门门楼上。

  他端坐在门楼正中间,左边是两位宰相领衔的百官,右边是庐陵老郡王为首的勋贵。

  在他身后,则是太子等皇子王孙。

  一番冗长繁复的仪式之后,乾元帝挥手示意,一名宦官高声宣布献俘开始。

  整个观兵大典其实分为三部分:献俘、检阅和演武。

  宦官声音刚落,太极殿左侧的皇城墙,一道掖门被打开。

  一大群脖子上系着白练,手上捆着绳索的俘虏被押出。

  俘虏必须自掖门出,这叫掖门献俘,是上古之时传下来的规矩。

  这些俘虏中,有西川卫送来的当地土着,拢右卫送来的狄人。

  但主要的,还是燕山卫送来的近两千突竭斯人。

  这些人被特意饿了几天,个个精神萎靡,但收拾得还算干净。

  除了俘虏,宁字营缴获的王帐、狼头大纛等,也被羽林卫士兵或举或抬,依次经过太极殿前。

  宁哲位于勋贵前列,离乾元帝较近。

  他看到门楼正中间的华盖下,乾元帝的眼中似乎有泪光闪动。

  在场的文武百官中,早有人注意到了陛下的失态。

  左相汤铭贤领头恭贺:“陛下洪福齐天,天佑大楚,我军才能取得燕山大捷,完败鞑子和北梁。”

  其他人也纷纷附和,盛赞乾元帝的文治武功。

  乾元帝摆手笑道:“我军能取得燕山大捷,全赖将士用力,诸位用心,跟我有何干系?不过此等大胜,确实是我朝未有之盛事。”

  他接着话风一转,语气低沉。

  “我朝高祖皇帝英明神武,手下名将如云,席卷天下未逢敌手,唯独平城之下一败涂地。”

  百官也全都沉默了。

  那一战是大楚的耻辱。

  大楚高祖统帅精兵强将,眼看就要攻破平城,一统宇内。

  但没想到突竭斯人应北梁之邀,突然出兵。

  突竭斯和北梁里应外合,楚军一败涂地,几乎全军覆没。

  高祖皇帝虽然逃脱,但心中羞愤,不久便郁郁而终。

  从此大楚再不敢北进,全面进入了战略防守。

  乾元帝打起精神:“将鞑子的王帐、大纛供奉到太庙,以慰高祖在天之灵。不肖子孙将再接再厉,他日必定犁庭扫穴,一雪前耻。”

  一名宦官低头小跑去传旨。

  汤铭贤再次带领众人拜服。

  这只是一个小插曲。

  观兵大典继续进行。

  献俘之后是检阅。

  先是金吾卫、羽林卫等上五卫的五个营。

  这些营的士兵个个高大魁梧,身姿挺拔。

  再加上铠甲鲜明,刀剑耀眼,看上去很是威风。

  他们昂首挺胸,精神抖擞地从太极门前的天街走过。

  在宁哲看来,这些营的军容已经很整齐了。

  就连陛下都频频点头赞许。

  宁哲心里不禁有些担心。

  听说老弟的宁字营,是由卫军溃军、被挑剩下的边兵以及乡勇组成的。

  到时候可别被人家比下去太多啊!

  上五卫之后是边六卫。

  这些边镇卫兵和之前的又有些不同。

  他们的队列中有高有矮,铠甲和兵器也无法和京卫相比。

  可他们的气势却明显高出了一截。

  宁哲虽不通军事,但也能感觉出这些卫兵身上的杀气。

  显然,这些是各卫精心挑选出来的虎狼之师。

  “不错!”陛下身边的庐陵老郡王大声说:“见过血的兵就是不一样!”

  他的话引起了一些武将的共鸣。

  宁哲更担心了。

  最受关注的宁字营排在最后。

  其他所有营都走过太极门后,大家都等着宁字营出场。

  宁哲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宝书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百战百胜!只因我能提前模拟战争,百战百胜!只因我能提前模拟战争最新章节,百战百胜!只因我能提前模拟战争 宝书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宝书网